老師曾說:開卷即有益,每一本書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同學們,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養成讀書的習慣。
說出這句話的老師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她家里有好多的書,還鼓勵我們沒事的時候可以去她家去借閱,每逢周末我去她家借書時,她都在閱讀。我們去了之后,她就讓我們自己去她的書房里自己去選,當然有時她也會給我們推薦哪些書好看,哪些書適合我們看,但在那個時候,好多的書我都看不懂,因為沒有閱歷,有些書我是理解不上去的,讀過之后,好像和沒讀過一樣,讀完了,便放下了,等再去拿起這本書時,以前的讀書記憶是模糊的,只記得書名,但是內容卻早已回歸到書里了。但是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去讀時,就會出現一種熟悉之感,一些碎片化信息會不斷的出現在我的記憶里,帶著我去不斷的把這些碎片連接起來。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感謝我初中時的老師在我初中時便叫我讀了那么有意義的書,即使很多年過去,還是會記得讀書時的快樂時光。因為讀書,當別人去網吧時,自己沒去;因為讀書,別人睡覺時,自己沒睡;因為讀書,別人玩游戲時,自己沒玩。省下了很多的時間用來充實了自己。例如:當時學完《我的叔叔于勒》之后,我就去老師家里借了莫泊桑的《羊脂球》,當時讀的津津有味,但是里面的內容我也早己記不清了,前幾天我看到了這本書,我就隨便翻看了一下,腦海就出現了一些這本書的碎片化記憶,我以為我的腦海里之后這一書名了呢?
來到社會工作之后,我又開始慢慢重新讀起一些書來,思索許久,我決定讀一些相對來說容易理解的書。我先讀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楊絳先生是一位不平凡的人,她的文字細膩而有力,書中沒有寫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而是簡單放大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讓我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她對丈夫和女兒的思念,“現在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一句很平凡、很普通的一句話,卻道盡了自己對他們的思念。后來,這本書成為了我愛的書,時常就會拿出來翻看一下。
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看一些以前我曾讀過的書,那些書因為有了一些印象和以前自己的感悟。當再次去讀這一本書時,我就會先去查閱一下作者寫這本書時的寫作背景,和自己的心得結合起來,這樣除了以前的感受之外還會感悟出一些新的東西。
讀書的意義:
我的一位書友之前問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一本書看的時候覺得很好,看完之后又回歸到無意義的感覺了,你會有這樣的情況嗎?
我想了一下,不斷的打出一些話,不斷的刪掉,再不斷的打出來,最后寫出:在我們讀書時感覺到有意義就好了,享受的就是這個過程。
她又說:讀書是會潛移默化改變著我們的,我以前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現在溫和多了。
我也感嘆到:書,看的多了,有時候對待一件事看法都會變得不一樣了,真的是會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好多的。
后來,我們又閑聊了幾句,聊完之后,我也開始思考起了關于讀書的意義。
我眼中的讀書意義:
讀書是為了陶冶情操,在我們閑暇時間可以過的充實一些。以前,那些時間,都被刷視頻、打游戲荒廢了,與其這樣,還不如看一些書,獲取一些精神食糧,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們的生活通常來說,并不是那么豐富多彩,反而還有些單一,想去的地方,因為沒有時間而錯過。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與生活不一樣的風景,想去的地方,在書中也可以到達,閉上眼睛,身臨其境一般;在書中,我們也可以去體驗和我們生活不一樣的生活,和不讀書的人相比,他(她)的一生只是他自己的一生,而讀書的人除了自己的生活以外,也在書中過完了別人的一生;在書中,我可以掌握一些生活經驗,那些是經歷過時間的洗禮、歷史的發展而流傳下來的經典,如:《老子》、《周易》、《近思錄》等等經典系列,至今還有人不斷的從其中汲取營養。讀書的妙用可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