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顧
想讀《中國班主任研究》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書名吸引了我。我是班主任,我希望從書中找到班級建設的“法寶”,找到從經驗型班主任走向專業型班主任的陽光大道。但打開書,看過序言和本書的第一篇文章,我的熱情直接減半,憑我現有的知識水平,我根本看不懂!對于那些術語、那些數據分析、那些研究方法、作者的意圖、編者的想法等,我根本不理解!甚至我要從書中學什么、能學什么,我也一頭霧水!從有強烈的想讀愿望到輕輕放下這本書,我的思想整整斗爭了一個禮拜!那一次,我對自己妥協了。但妥協后的我心有不甘,工作完成后,我總是拿起這本書,總覺得怎么也得挑戰一下自我,就這樣第二次的捧起,我便揀自己喜歡的文章,磕磕巴巴的總算讀完了。合上書,收獲了什么?我不知道。第三次讀,是在與李教授的交流中,他建議我把800字的序言讀厚。這次雖然帶著任務讀,但讀的仍舊囫圇吞棗,讀后感更是不知從何寫起,該如何表達,半個多月的閑暇時間,我只讀這篇序言,寫初讀感悟。這樣的閱讀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
就在我艱難閱讀的瓶頸期,程露老師的深度讀寫堅持,深深地打動了我。每天她的公眾號更新,我便把她的讀后感對照著書再反復的讀,每一次都為她的表達所震撼,她怎么懂那么多!尤其是那些學術性詞語的運用!私聊中,她說是之前看了我的一些文章,才想起她自己可以這樣閱讀!沒想到是我觸動了她,她又反過來激勵著我,這樣彼此成為前進的動力,一起共同成長,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每天讀著她的連載讀后感,就像小時候聽單田芳說評書,漸漸上了“讀癮”。這就是我三讀《中國班主任研究》,這一次的閱讀,較之前的囫圇吞棗,稍稍有了進步,有時讀一遍,只是明白了一個術語的意思,自己就能開心半天。這樣的微進步或許只有我這樣愚鈍的讀者才倍感珍惜,倍感興奮!
最讓我開心的是第四次的閱讀,這次我很幸運地成為了中國班主任研究學院第一期的學員,第一次以“研究生”的身份參加學習,而且我們的班主任李家成教授親自指導,并邀請作者們進群與我們直接對話,作者們的研究理論與一線班主任的實踐真正實現無縫對接,最大化地讓《中國班主任研究》開拓出新的對話空間,最大化地開發《中國班主任研究》的研究價值,最大化地建設一線班主任的學術研究平臺,最大化地支持關愛一線班主任的自身發展與成長等,這樣的學術研究閱讀讓我從不會閱讀、不敢閱讀到愛上閱讀,從不知讀什么到帶著問題思考,從只關心自己的班級到關注國際對話的視角,從做為鄉村班主任的自卑到讀出成長的自信,從獨舞的孤單到群舞的學習共同體,從小我到大視野的關注,自我領導力與學習力在讀寫中得以一點點的成長。
二、厘清
在班主任研修學院的學習中,李教授既是編者,也是作者,還是我們的班主任,在這期的研修學習的首次閱讀中,李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1、我作為發起人和這本書的編者,為什么會推薦首先閱讀序言(如果有后記,我還會推薦同時讀后記)?2、您自己以前的閱讀,會有意識地“讀什么”?也就是說,在別人的文字中,您準備讀出什么?
并且建議我們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務必留下每一次的材料,可以命名為第一稿、第二稿等等及建議每一稿都用修訂模式,這樣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變化過程。參加研修的學員們都紛紛從不同的角度研讀了序言內容,寫出了自己的讀后感。這次的共讀共寫也讓我對序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更好地理解作者、編者,也漸漸明白了李教授用問題引導我們學會讀專著類書籍的良苦用心。說來也奇怪,記得我第一次寫讀后感時,就像擠牙膏,而序言讀后感第2稿、第3稿則是一氣呵成,這個研磨的過程應該就是李教授說的學習力吧。
站在作者的立場,李教授與讀者直接對話,并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他所理解的讀書境界: “第一點,為什么要讀序言、后記、目錄?好幾位老師都解釋得非常好,我不重復了。特別是專著,尤其要仔細讀這些內容,有的時候還有研究題目、封面設計、作者介紹等等。當然,對于這次讀書而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只有800字左右,因此,沒有理由找不到時間讀,沒有理由讀不完。這是從一個研修班開始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的?!?/p>
“我想嘗試用以下階段,突出我所理解的讀書境界。
? ? 第一稿:
? ? 第一階段:同情地理解你
? ? 第二階段:你我的對話
? ? 第三階段:我們的對話
? ? 第四階段:我們中的我
? ? 第五階段:天地與我們
? ? 第二稿:
? ? 第一階段:眼中有你,心中有你!
? ? 第二階段:我和你相同,我和你不同,我和你心心相通!
? ? 第三階段:我們相通而不同!
? ? 第四階段:我們同在,與未來同在
? ? 在我們的第一次共讀中,李教授最想突出的就是形成‘你’的意識,要能體驗到作者的感情世界,能理解作者的思維、語言,要尊重‘作者’,要努力發現、理解作者,要把這作為讀書、閱讀的最核心的要求?!?/p>
他說他個人非常贊成大家已經有的這種意識,努力站在主編者的角度看問題、思考和表達。他認為這對于讀書,是最本質的,否則就變成了自說自話、自以為是,不再是讀書了??戳死罱淌诘淖x書觀,我才意識到我平時看的書不少,但假讀書較多,大多是自話、自以為是的假讀書。
? ? 李教授認為第二階段的閱讀,應“強調作者與讀者的高品質對話。第三階段,強調閱讀內容的綜合融通。第四階段,強調在閱讀中回歸情境和真實世界,共同回歸研究,為更美好的未來而讀、寫、聽、說、做。
第二點, 是關于讀書方面的自我意識的,也就是說,如一位老師所說,‘意識’是光,是力量。如果我們自己不清不楚,讀書也就是憑感覺了;總會有收獲,但很難說收獲的質量。
? ? 前文中我介紹了我自己理解的讀書境界,已經在說明讀書要注意什么。我覺得當前可以一步步探索。例如第一步,大家是否真的能理解‘你’?藍老師有段話很有意思,就是會想象我的聲音、對話的方式。還有老師會將我已經在做的研究溝通起來,這種閱讀方式非常好!再問問大家,我們開展的論壇,我們提出的觀點,與我們自己的學術研究有什么關系?我們在什么時候、怎樣的情境下推動這個領域的研究的?為什么我會強調終身教育、關注國際對話?要真正理解‘你’,就要研究作者的學術歷程、生活經歷、研究方式了。我自己在博士生階段讀書時,往往會把著作與作者的傳記等結合起來讀,就會更容易理解作者。大家試試,看看能否更多發現、理解、體驗‘你’?
? ? 另一方面,還要特別注意閱讀的內容的豐富度,例如,語言系統,思維方式,核心觀點,立場與價值觀,分析問題的方式,表達習慣,等等。靜靜老師畫了一張思維導圖,我發給了楊小微教授。大家都很開心,覺得靜靜老師是個很好的‘理解’我們的讀者。那張圖,就是對800字又做了結構性的解讀,就非常有意思。在比如劉茜老師、程露老師都會對一些不熟悉的字、詞有敏感,王懷玉老師對‘排比’式的表達和關鍵詞有敏感,這些都會成為我們自己發現自己、發展自我的一個個通道。在發現‘你’的過程中,‘我’事實上已經改變了?!?/p>
? ? “我們能走多遠,能達到怎樣的發展境界,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而實現的。”
李教授的四階段讀書法,從形成“你”的認識,尊重、理解作者到與作者高品質的對話到閱讀內容的綜合融通到最后回歸真實世界,指導我們的做、聽、說、讀、寫,這樣的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學以致用”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自己一遍遍的讀寫,再一遍遍地閱讀大家的讀后感,李教授對基礎教育改革的赤子之心更足以感動每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同行者。中國班主任發展面臨的困難是真實的,也是巨大,而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對中國教育的困境,他不僅不逃避,反而用自己的熱情投入與直面現實的勇氣,在帶領一群人前行。正如他自己所說: “在這篇序言中,我和楊小微教師也是表達著我們的真性情,有著我們真實的擔心、真實的努力、真實的期待。我們并非看不到當前中國班主任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但我們更愿意直面困難,只為讓這個群體和這個領域有更多光明和希望。” “我是特別希望將中國班主任研究置于教育變革、社會發展、人類文明的視野下,而不僅僅是作為技術和操作性工作來對待的。這也就是我在序言中非常強調中國個性與世界貢獻,強調其獨特性的原因之一。”這種胸懷祖國和世界的大愛真的令人感佩!
三、生長
李教授說:“序言是一本書的開始,也是一段新的學習和發展歷程的開始?!苯涍^三讀,李教授對大家的閱讀狀態是極為贊賞的:大視野、真性情、學習力。
“大視野,是指有了更多新語言、新思維、新視角。特別突出的,是對終身教育,對國際比較,對歷史與現實,乃至于對英文表達的敏感。這些會融入到大家的思維之中,以后看各類教育著作,都可以有這樣的意識。對于作為作者的我來說,
真性情,是各位老師將自己的閱讀體驗、對現實的理解、對未來的發展,將自己身為班主任的酸甜苦辣融入其中了。從復雜性科學角度看,這是絕不可缺少的發展力量?!?/p>
“學習力,則無時無刻不體現在大家的讀、寫、整理、對話中。20人不多,但足以構成為一個學習場,足以在大家真誠的、相互學習中,不斷創生出偉大的發展力量?!?/p>
通過自讀消化、讀他人反思自己之不足、與作者高質量的對話,《中國班主任研究》要傳遞的對中國班主任研究的信心,要開發的中國班主任實踐與理論的一系列相關主題,要建設的中國班主任研究的學術平臺與對話空間,要創生的中國班主任的新理論與新實踐等愿景會從書本走入真實的情境與生活世界。中國班主任工作在外在的學術研究與內在的落地實踐的做、聽、說、讀、寫中所生長出來的終身教育內涵、國際對話實力、學生發展價值,都會獲得新的學術生境與社會生態,也理所當然地會生長出新的形態?!吨袊嘀魅窝芯俊匪_拓出來的新的對話空間和發展趨勢也在“中國班主任研修學院”的成長中成長!此時此刻,我才真正讀懂李教授把書讀“厚”的意思。其實把書讀厚的過程就代表著我們的成長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