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燕遼之亂、毛后之薨

? ? 魏青龍五年春正月,山荏縣有人說見到了黃龍瑞相。

  三月,定歷改年。

  規(guī)定從此以后天子服飾崇尚黃色,以應(yīng)大魏土德之運;祭祀所用牲禮皆用白色;朝會之時建大白旗。

  并改年號青龍為景初,還將太和歷法改為景初歷法。

  六月戊申,曹叡下詔,將尚書令陳矯升任為司徒,將尚書右仆射衛(wèi)臻升任為司空。

  不久,皇帝曹叡還親臨宗廟,讓有司官員記錄道:“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應(yīng)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咸熙之舞。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樂用章斌之舞。三祖之廟,萬世不毀。……”

  有些人私下里認(rèn)為,皇帝才不過三十余歲,就早早的為自己定下了“烈祖”的廟號,似乎不祥,但是卻沒有人敢說出來。

  ――

  秋七月。

  一封自北境幽州而來的快馬驛報傳入洛陽。

  太極殿東堂內(nèi)。

  曹叡看著毌丘儉自幽州送來的軍報,眉頭緊鎖。

  那遼東的公孫淵,聽說曹叡近年來大興土木,不恤民力,認(rèn)為曹氏已失人心,因此舉兵反叛!

  說起這遼東,其實算是曹魏國境內(nèi)的一個“國中之國”。

  公孫淵乃是漢末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孫,左將軍公孫康之子。

  公孫康死的時候,因其子公孫晃和公孫淵等年紀(jì)尚小,大家于是擁推其弟公孫恭為遼東太守。

  后來,文帝曹丕代漢立國,遼東雖然表面上繼續(xù)服從魏國,可是實際上卻一直懷有二心。

  太和二年,公孫淵逼奪叔父公孫恭之位。曹叡不聽劉曄勸告,拜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命其繼續(xù)統(tǒng)治遼東。

  公孫淵在掌權(quán)不久后便開始與吳國往來。

  太和七年,公孫淵企圖向吳稱臣以為外應(yīng)。孫權(quán)打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東吳自丞相顧雍、輔吳將軍張昭以下等舉朝勸諫,認(rèn)為公孫淵必敗,因此反對孫吳對公孫淵的支持,沒有被孫權(quán)采納。孫權(quán)便遣張彌、許晏等,攜金玉珍寶,立公孫淵為燕王。

  公孫淵沒想到孫權(quán)會如此看重自己,不久之后他又變了主意,認(rèn)為東吳遠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討伐,又垂涎東吳送來的珍寶,于是誘斬吳使,并將其首級獻給曹叡。

  曹叡于是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還讓他繼續(xù)持節(jié)任遼東太守,統(tǒng)領(lǐng)諸郡。

  而就在前不久曹叡改元景初之后,公孫淵便發(fā)兵叛亂。

  幽州刺史毌丘儉立刻發(fā)兵征討,可是由于正趕上秋雨連綿,公孫淵又堅守遼隧城池,毌丘儉出師不利,因此暫時率部退回了幽州本境,并派遣快馬到洛陽向曹叡稟報。

  “來人,傳劉放、孫資、高堂隆前來殿中議事!”曹叡自登基以來,一直都對遼東采取懷柔安撫之策,沒有與之交過手,不知其底細(xì),因此此時也不知該如何處理。

  曹肇前不久升任屯騎校尉,掌管禁軍,無暇前來議政。而高堂隆前些時日便身體抱恙,已經(jīng)好些時日沒有來上朝入殿了。

  因此,只有劉放、孫資二人來到了堂內(nèi)。

  “臣等參見陛下。”

  “二位請起。”曹叡讓身邊的侍者將那份驛報遞給了二人:“這是毌丘儉自幽州傳來的軍報。具體軍情想必你們都已經(jīng)看過邸報了,朕一時沒有決斷,因此才叫你們來出出主意。”

  二人沉默思索片刻之后,劉放開口說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公孫淵如今坐擁大軍十萬,且占據(jù)遼東,地險而兵強,幽州刺史從未有過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恐怕不是公孫淵的對手,因此臣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詔令幽州刺史暫時不要妄動,陛下再另派遣一軍前往遼東,與幽州軍一同破敵,方有勝算。”

  曹叡沉默了半晌。

  劉放的意思,他聽明白了。

  其實毌丘儉的才能,曹叡明白,他與曹叡少年相交,知道毌丘儉非但文采斐然,而且從來都是熟讀兵書、智謀超群,他對毌丘儉的能力,一向也都是認(rèn)可的,因此自己才任命他為幽州刺史。

  雖然劉放的意圖很明顯,是想讓自己重新啟用司馬懿,可是他說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公孫淵實力不可小覷,而毌丘儉新上任不久,又缺乏行軍經(jīng)驗,遼東之地又的確非同小可,因此曹叡也不敢隨隨便便拿遼東給毌丘儉練手。

  難道,真的要重新啟用司馬懿不可嗎?

  他想起了陵霄闕剛剛筑成時,高堂隆對自己說過的話。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今興宮室,起陵霄闕,而鵲巢之,此宮室未成而原主身不得入居之象也。

  天意若曰,宮室未成,將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不可不深防,不可不深慮。

  陛下視臣為腹心,此乃臣肺腑之言,雖然忤逆了陛下,但惟望陛下慎思之!”

  高堂隆此言,明明就是在告誡自己,司馬懿不可不防。

  他想起,如今的司馬懿雖身處虛職,卻依舊能夠在朝堂上一呼百應(yīng),就連自己身邊所信任倚仗的劉放孫資二人也不能例外。

  他想起了父皇在臨終之時,對曹真、曹休說過的話。

  他還想起,曾經(jīng)的四名輔政大臣,如今僅剩司馬懿一人,權(quán)力與威望的天平早已傾斜。

  可是,我大魏如今若是少了他,又當(dāng)如何?

  曹叡一時想不明白,他以手扶額,眉頭緊鎖。

  “劉放、孫資,傳朕旨意,命遼東暫時據(jù)守,切勿浪戰(zhàn);另外,命青、兗、幽、冀四州,制作大海船,加緊巡航,防止東吳與遼東繼續(xù)勾結(jié)。……至于派遣遠征軍一事,容后再議。”

  “諾。”劉放孫資二人見曹叡已有倦容,連忙告退,去尚書臺擬旨去了。

  ――

  辛卯,靈臺官員發(fā)現(xiàn)太白晝現(xiàn)。

  公孫淵見朝廷一時沒有動作,誤以為魏國已經(jīng)沒有實力對付自己,因此自立為“燕王”,設(shè)置百官,并改年號為紹漢元年。

  九月,冀州、兗州、徐州、豫州等地由于秋雨泛濫,黃河絕口,遭遇水患,曹叡派遣了御史前去安撫,并在各州開倉放糧振民。

  魏國同時遭遇了天災(zāi)與人禍,吳蜀兩國仍舊虎視眈眈。

  這一年,曹魏帝國再次陷入了危機。

  ――

  這幾個月以來,曹叡也時常忙的焦頭爛額。

  聽說大海船已經(jīng)造好,正在海上日夜巡邏,這下不用擔(dān)心東吳與遼東勾結(jié),互通消息了。而且四州災(zāi)民也暫時安撫了下來,各州水患也正在全力整治中。

  曹叡覺得,自己終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曹叡聽說芳林園中百花雖已凋亡,但秋菊正盛,因此便讓人在園中準(zhǔn)備宴席,打算與諸嬪妃一同賞花飲酒。

  毛皇后向來性格拘謹(jǐn),而且自從皇子曹殷死后,曹叡與毛后之間似是產(chǎn)生了一道不可修復(fù)的裂痕,多年以來皆是如此。而郭夫人這些年來也因此得到了曹叡的寵愛。所以這次宴飲,曹叡并沒有請毛皇后來。

  芳林園內(nèi),郭夫人以及眾妃嬪一邊陪著皇帝談笑,一邊勸酒,曹叡不多時已經(jīng)喝的大醉。

  郭夫人覺得,如此場合,不延請皇后似乎不太合適,因此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何不請皇后同來賞菊?”

  曹叡搖了搖頭,只是舉樽給自己灌酒,他說道:“皇后一向不喜此等場合,今日之宴,還是不要告知她了吧。”

  于是曹叡傳諭在場的侍者宮女,不許將今日宴游芳林園之事告知皇后。

  只有郭夫人心中明白,曹叡不愿意去請皇后,并非全是因為他與毛皇后的隔閡,還有一層原因,應(yīng)該是曹叡不想在毛皇后目前如此失態(tài)吧。

  郭夫人明白,在皇帝心目中,如今的皇后雖然不再是他的心頭至愛,可是自己更不是。

  也許陛下的心中,一直以來裝著的,都是曾經(jīng)的那個平原王妃毛氏。

  此時的曹叡,酩酊大醉,左擁右抱,確實顯得有些荒淫了。

  ――

  次日,毛皇后乘著小車在宮內(nèi)游玩,正與曹叡相遇于曲廊之間。

  兩人相對無言。

  也許是覺得氣氛稍稍有些尷尬,也許是由于自己對曹叡的失望,毛皇后于是說出了一句不知是諷刺還是玩笑的話,她笑著說道:“陛下昨日游宴北園,樂乎?”

  曹叡聽了這句話,頓時感到臉上一陣火辣,他有些惱羞成怒了。也許是因為終于無法在她面前掩飾自己的丑陋的一面,他的情緒變得有些失控。

  “是誰告訴皇后的?”

  “這重要嗎?”毛皇后不禁感到有些失望,眼前的君王,早已不再是當(dāng)年那個與自己一心一意共赴艱難的夫君。

  當(dāng)年的他,是自己的夫君、自己的依靠,更是自己頭頂?shù)囊黄臁?/p>

  可是如今的他變了。他變得荒淫奢侈,而又多疑,像極了當(dāng)年的先帝。

  “來人,把昨日陪侍朕與諸嬪妃宴飲的宮人抓起來,全部殺無赦!”

  毛毛后頓時心中感到一陣徹寒,她流淚不止,頭也不回的駕著小車回到了寢宮。

  為何,為何當(dāng)年那個仁慈寬厚的他,今日居然變成了這般模樣?

  曹叡下旨賜死那十?dāng)?shù)名宮人之后的當(dāng)天,一名侍者便端著一只盛放著白綾、匕首、鴆酒的漆木盤,來到了皇后的宮中。

  意料之中的毛皇后只是淡然一笑,便飲下了那杯毒酒,口中唱起了漢時那首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平生共城中,何嘗斗酒會。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郭東亦有樵,郭西亦有樵。

  兩樵相推與,無親為誰驕?

  凄凄重凄凄,嫁娶亦不啼。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離簁。

  男兒欲相知,何用錢刀為?

  ……”

  沒來由的,她想起了黃初年間,還只是平原王的那個少年,那個時候的他,有一雙很清澈的眸子,就像那河內(nèi)家鄉(xiāng)山中的清泉一樣,淙淙的流進了她的心田……

  ――

  九龍殿內(nèi),皇帝望著當(dāng)年她初嫁入王府時,所佩戴的珠釵。

  曾經(jīng)的她,是那么的善良美好,可是為何后來她卻又要害死自己的皇嗣,還對自己如此冷淡。

  他想起了十余年前,自己弱冠之時,父皇叫自己一同去大石山狩獵的那天。

  當(dāng)年的她與自己并坐在輦車之上,嬌怯的握著自己的手,似是不愿讓自己離開她,但又不敢握的太緊,只是輕輕的拉著自己的手指。

  “有妻若此,夫復(fù)何求……”

  這是他當(dāng)年對她許下的諾言。曾經(jīng)的曹叡,怨恨過自己的父皇,怨他為何如此無情,要賜死自己的母后,如今的他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又何嘗不是薄情之人?

  為帝王者,真的注定要孤獨一生嗎?

  御座上的帝王流了很多的淚水,不知是因為傷感,還是悔恨。

  冬十月,癸丑。帝令葬毛后于愍陵,謚曰悼皇后。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66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2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0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1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02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3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68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90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88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9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3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