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古道常
這是一份繼發胖子的自白書,一條運動白癡的艱辛路,一段從無到有的跑步史。奔跑的路上,遇到美好,撞見愛情,看見自己。
筆者斷續跑步四五年有余。起初為大學校園的不定時撒歡,平日里太累,常于睡前奔突兩三公里解乏。近兩年開始較為認真地跑馬拉松,線上線下,完賽大大小小數十場。可在跑馬的隊伍里算是一個非常非常初級的小白。關于跑步,有很多話題可以談,但歸根結底是沒什么可談的,最重要邁開腿便是了,而后種種公路技術、堅持毅力、心理調整,在路上,皆非難事。主要有三個不談。
一不談減肥。沒有什么減不下來的肥,如果有,那就是你還沒有邁開腿。
很多人知道我在跑步,第一個問題往往是:聽說跑步能減肥,你說怎么跑才能減呢?
正如很多胖子瘦下來后會有一個蜜汁愛好,逢人便掏出舊時照片,兩形相較,炫耀之色立現,急著為減肥藥打廣告似的。今日筆者也不免俗,拿出來獻丑,只不過不做減肥藥廣告,我只為跑步代言。以減肥為目的的跑步行為,常收效甚微,因難以堅持。
我有一種悲催的體質,叫做長胖先長臉,長臉再長腰。別人腿粗的可以練腿,臀肥的可以減臀,腰亦可練,唯有我這臉大似馕還瘋狂飆肉的,總不能用咀嚼食物來局部減脂,如此只會助長肥胖之態日盛,簡是無計可施,幾經努力之下無果,也就棄之不顧了。
跑步伊始,僅為解壓。大學期間學業、興趣、社團任務繁重,且前途未卜,憂心忡忡。體態稍顯肥胖,年紀輕輕常露頹唐之色,被同級同學喚作大叔,日后竟成為綽號,如影隨形。筆者在運動方面別無所長,好歹四肢健全。每日忙碌完畢,趁著夜色,于新校區舉步繞跑,兩三圈作罷。出一身汗,沖洗上床也算一種放松。因學校熱水由太陽能加熱,遇上天色陰沉便無熱水可用,礙于此,跑步計劃常被迫取消。
前年昆明舉辦國際高原半程馬拉松,在海拔近2000米的地方跑馬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報名之后立志完賽,開始制定八周訓練計劃。從開始在塑膠跑道3公里都腳起水泡,到最后21公里神清氣爽;從四季如春穿著短袖冬訓的云貴高原,跑道寒風刺骨的穿著棉褲在雪地訓練的黃土高原。計劃略有調整,卻也基本完成,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塊半馬完賽獎牌,一塊透著香味的鮮花餅。
畢業兩年之后,在一眾同學吃得高血脂,喝出啤酒肚的時候,每每體檢,叫苦連天。筆者偶然摟起衣角,六塊腹肌若隱若現,原以為腹肌此等怪物絕不對出現在我這個運動白癡身上。斯以為老理誠不欺我,正所謂“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去刻意追求,反而效果喜人。
二不談目的。沒有什么跑十公里不能解決的事情,如果有,那就跑半馬。
實用主義者在探求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可是大千世界,豈能事事皆有目的?
跑步就是這樣一件無法探求目的的事情。或要減脂減肥,可揮霍了再多的汗水依然不見肥減;或要獲取寧靜,可跑得越多越心煩意亂;或要錘煉毅力,可跑著跑著意興闌珊。
人有時候,很難與自我和解。
畢業后的跑步場所也多在母校塑膠操場上,周圍是大片的森林,氧氣充足味道清新,夜晚點亮數盞明亮的燈,一眾活蹦亂跳的年輕人,廣播里放著青春的歌,那片刻只有心跳與風聲相伴,汗水隨發梢紛飛,別無煩憂擾心。
操場的西南角,有一排單雙杠。小暄剛剛搬了家到附近,畢業后為了不把芭蕾的功底落下,每晚在此處練功。悉心教我的兩位在校學妹跑后壓腿,較真的樣子很是可愛。她們遇到了良師,而我遇到了愛情。后來小暄說,其實之前很多次她都在操場邊看著我跑步。我想可能是我跑步的樣子傻得別致吧。
她說跑步是這個世界上她不可能理解的運動。無趣、沉悶、痛苦,我看你一圈一圈停不下來似的。有什么好跑的呢?
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開心的時候我去跑步,我能跑出好成績;難過的時候我去跑步,我能趕走壞心情。我跑過跑道、跑過公園、跑過地鐵站、跑過末班車、跑過去見她的路途。一天又一天跑過傷感跑過快樂,一年又一年跑過四季跑過成長。一次次在跑步中與自我和解,體力的透支換來思想的鮮活。
她說她想試試,我說好啊。
沒想到這個沖動的姑娘,在基本沒怎么練的情況下,在我參加騰沖國際馬拉松的同時,遠在千里之外在出差地杭州同步陪我跑完了她的第一個半馬,讓人莫名心疼。從此便開啟了我們雙雙跑馬的旅程,重要的是,在一起啊,還要目的干什么呢?
三不談目標。沒有什么非要到達的遠方,如果有,那就是你自己。
在跑馬的路上,有人刷BP,有人積跑量,有人趁著跑馬到處搖。總有人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仿佛到不了便落于人后,到頭來徒增煩惱。閑來靜思,很多事情皆是如此,奔一窩去,設一目標,然后以共工之執著、夸父之信念而謀之,全然帶偏了初心。
許是因為跑步界小白的緣故,也從不曾設定什么目標,但憑興之所至,走到哪兒跑到哪兒,有多遠跑多遠。如此一來反而能有極大的興趣堅持這件所謂枯燥的事情,并從中體味絕妙的樂趣來。
16年年末上合昆明馬拉松結束后,小暄仰著紅撲撲的小臉跟我說,我這才知道跑步的目標呀,就是不斷發現自己的極限,發起對自己的挑戰。當時累得太想放棄了,后悔不迭。可當你咬牙堅持過后才知道,原來自己還可以這樣。怪不得跑步會上癮。
于是跑步成了我們共同的愛好。上海合作組織在昆明舉辦的第一次馬拉松賽,也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一起參加的比賽。在北方霧霾籠罩的冬天里,奔跑在滇池邊藍天白云、海鷗成群。
17年初羅平油菜花開滿田野的時候,我們又奔赴了一場鮮花之約。原本想著氣候濕潤、海拔較低,可以跑一個好成績出來,可二百萬畝的油菜花著實美得不成體統,比賽全程在漫天遍野的花間景觀道上悠然完成。一路歡聲,一路笑語,所有人都忙著感嘆與拍照,誰還在意那點成績呢?
還有那些不著調的事。一是有一日下班之后去機場接小暄,到了之后正好剩余一個小時接機。立即換上戰服跑鞋,在機場前的道路上用腳步畫了一架飛機送給她。
二是大年三十的昆明,二環路上車流較少。跑個圈圈送給小暄,用軌跡祝她來年圓圓滿滿。類似瘋魔的事情不少,小暄不是送一個紅包了事的姑娘,我也不喜歡用錢表達情感,重點是窮。還好我的心意,她能懂。
關于跑步,能談的太多,而不必談的也太多了。至此三不談完結。
我在大理古城一家客棧的夜里寫下這點文字。因為520這一天,我將和小暄在蒼山洱海邊踏上大理國際馬拉松的征程,獻給我們的一年。
跑步只是一項極為簡單的運動,只是切入生活的一個小小的角度,正如寫作一樣,單純到讓我們快樂。而這快樂,來自腳下的現在,更來自每個人,邁向的未來。
以上文字寫成于三年前,欲知后事如何?
現在就給你分解。
大理馬拉松沿著碧海藍天的洱海西岸,一路跑啊跑啊跑啊,跑過了半馬終點三塔寺公園,踏上后半程的路途。
離開了三塔寺公園熱情歡送的人群,繼續沿著洱海西岸一路向北。海拔2090米,五月底的盛夏時節,驕陽似火,毫無遮擋。過了30公里后,拖著腿的、佝著腰的、齜著牙的開始多了起來。
過了35公里后可能很多人便開始有“撞墻”體驗,走也不是停也不是,呼吸漸漸不支,五臟開始擰巴,虛脫的人伴著救護車的鳴笛,逆著人群飛馳而去。
挺過了38公里,進入意識虛空的狀態,左腿有些抽筋,但還是能堅持以跑的速度一直到達終點。不走,成了最后的堅持。
回昆一周后恢復訓練,發現跑過10公里后左腿膝蓋莫名酸脹,試了多次皆是如此,入院查是有積液。
腿傷休養一年,日日訓練以無氧為主,有氧每次不過5公里。
一年后康復如初,繼續戰二戰、三戰昆馬,皆輕松跑完,發一個朋友圈了事。
跑著跑著,跑步逐漸融入生活。后來,也鮮少出現在朋友圈了。
再后來,筆者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