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圣誕節之后元旦前夕,寧寧跟隨一個培訓學校參加一個“一元生存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看到微信群里的宣傳時,寧寧很積極地要求我給她報名,她想要鍛煉鍛煉自己。
? ? 上午8點把孩子送到指定地點,一天的活動就開始了。和所有的家長一樣,我也好奇地捧著手機,看著帶隊老師不時發到群里的照片,監測著寧寧的表現。第一張照片,老師在講什么,孩子們圍坐在那里,小手高高地舉起,寧寧也是很興奮的樣子。第二張照片,好像是分組了,寧寧和同組的小朋友在商量著什么。第三張照片,寧寧手里拿了一個圣誕節裝蘋果用的那種簡易的盒子,正精神飽滿地向前走著。之后一直到11點多,群里不斷發出甲同學成功售出一枝花,乙同學成功售出一套筆,丙同學賣出去一個本子……之類的帶文字解說的照片,但再也看不到寧寧的身影……。
? ? ?原來這個活動就是每人發啟動基金一元,然后四五個人一個小組,去一個地方進貨,賣出去,再進貨,賣出去,掙上錢自己解決午餐。
? ? ?到十一點半時,終于出現了寧寧的身影,她有點沮喪的樣子,附在同組的一個女孩耳邊說著什么……。又過了十幾分鐘,出現了寧寧半臥半坐在沙發上很無力的樣子。忍不住問老師,這個孩子開張了嗎?老師答復還沒有。
? ? ?下午接孩子時有個家長會,我是一個從不遲到的人,去的很早,別的家長還沒到。培訓中心的老師給我講了對寧寧的看法:嬌氣,集體觀念不強,一直想要自己去賣出東西,但又不太主動去推銷,同組別人賣的好像就不覺得與自己有關,融入不到組里,午飯錢還是粘別人光的,就是情商……哈哈。那最后賣出去了嗎?老師說:“這孩子挺有意思,午飯后和我借了一塊錢,去進了支筆賣了,又進了兩支賣了,把所得收入交給了組長,還和我要QQ號,說是回家紅包還給我那一塊錢呢。”
? ? 過了近一個小時,孩子們回來了,每個人站出來發言,談今天活動的感悟,無非就是這個活動鍛煉了我的能力,懂得了如何與人溝通,體會到了掙錢不容易等等。一個女生談起了自己的生意經,看到一個哥哥和姐姐在一起,就夸姐姐漂亮,完了說建議哥哥給姐姐買一束花吧,哥哥肯定不會拒絕的。輪到寧寧了,她一開始不想說,得知必須說時,她說“如果你能力不強,跑上跑下費那么大力氣,才能掙一點點錢。”這時老師加了一句,“你的意思是你能力不強賣一支筆掙一塊,人家能力強的賣一束花一下就掙十塊,是這個意思吧?真棒!”發言完畢,每個小朋友還給媽媽送上了用自己掙的錢買的一兩塊錢的禮物,寧寧手里卻什么也沒有。
? 憋著一股怒氣,終于回到家了,要寧寧給我個解釋,自己那么積極要求參加的活動,為什么要消極對待呢?寧寧一開始不愿意提,看我悶悶不樂的樣子。才小心翼翼地對我說“媽媽,你不要生氣,聽我說完好嗎?”
“我們五個人分了一組,她們要把每個人的一塊錢交給一個女生,說一起去進貨,進貨后分給了我一個五毛錢買的圣誕節裝蘋果的那種簡易盒子。”這個與照片相符,繼續吧。“她們讓我賣一塊錢,可是圣誕節已經過去了,沒人愿意買這個盒子,我就找她們商量,五毛錢賣了吧?她們不同意,一直到快中午了,她們才同意去把那個盒子退了,但她們把退的錢拿走了。”那你為什么不和她們一起呢?“她們幾個好像認識,拿上東西就跑了,她們還進了四樓的電子游戲區,我不想去,老師說過不讓去那里的,我和組長商量給我一個貨物,或者把我那一元給我我去進貨,她不理我就走了。”這個情況也與那張附在一女孩耳邊說話相吻合。“我一直在想辦法,可是沒錢進不上貨,我也沒辦法。”這個培訓班的老師和我說過,孩子有點自私,一直在嘀咕真后悔把那一元錢交給她們。“吃飯錢是用的組里的錢,我很不好意思吃閑飯,終于想出一個辦法,去和老師借了一元錢,進一支筆,兩塊錢賣出,又進了兩支,四塊錢賣出,她們都在給媽媽買康乃馨,可是我覺得中午吃了八塊錢的飯,現在手里只有四塊錢,我就全交給組里了,老師那一塊可以回來再還,你的禮物我也可以其他時間再買。媽媽你不要生氣了,今天是小概率事件啊。”
? ? ? ?仔細想想,如果我自己處于那種境況,未必有孩子做得好,自己本就是一個情商不高的人,怎么要求孩子能應對所有狀況呢?
? ? ? 那么老師讓談感悟時你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呢?寧寧的解釋挺出乎我的意料。“我是說,你如果沒有別人不可替代的能力,你就不得不去和那么多人爭那么一點點的機會,從小必須好好學本領,長大后才不要去和那么多人爭。”
? ? ? 唉!我無話可說了,但愿未來世界給情商不高的人留有出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