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
之前看過他寫的《一路向前》,那是關于星巴克在遭遇經濟危機,銷售額下降,股價下跌,2007~2010年舒爾茨回歸,在星巴克內外的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變革以及星巴克如何一如既往地堅守價值觀以重新實現贏利和可持續發展的故事。
記得《一路向前》給我最大的印象是改變了對星巴克的看法。以前很少聽說星巴克,直到來北京,經常在大街上就能看到星巴克門店,看到每人手持一杯咖啡,要么在深思熟慮,要么低頭工作,要么和朋友們聊天,非常愜意的樣子。
走進店里,那是一種各自干各自的事的氛圍,沒有店員來趕你快速離開,也沒有人疑惑地看著你想做什么,只是各自在做自己的事情,這種感覺還是蠻不錯的。
但是有一點,我不知道為啥星巴克能賣出這么有品質的咖啡,雖然我認為拿鐵確實太苦,總有種喝中藥的難受。
看完舒爾茨在經濟危機之后把星巴克起死回生的故事后,我對星巴克有了很大的改觀,甚至對它都存在某種敬意。
好吧,承認一下,有時候書的價值也是能體現出一種產品的屬性和特質,它能傳遞的價值在于讓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的過去,現在,或是將來的發展。
這次的文章中有一段完整的視頻,是舒爾茨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完整版,其中他提到“一個企業的價值所在”。
難道僅僅是賺取利潤嗎?難道僅僅是回報投資人的投資嗎?
這些都算是,但是不完整。在這次的演講中,舒爾茨主要是關注員工的福利,給員工們最好的保障,讓他們信任這家公司,甚至是讓員工和顧客驕傲。
舒爾茨提到,每次開會,他都會想象有兩個空位,一個是公司員工,一個是顧客,如果決策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他們兩者的關系,讓員工和顧客受到傷害,即使能夠有利潤的增長,這個決策也是不能做的。
突然之間,我好像想通了另外一個道理:學習無處不在。
為啥要以為讀書才是學習?為啥要以為看過牛人的分享才是學習?我們說的學習到底是在學啥呢?
今天,我好像隱約地感覺到:學習就是學習一切能讓你變得更好的東西。
這不是要求我們老老實實看書才是學習,才是一個好學生,不要把它們局限在此處。
把視野放寬一點,從你遇見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可以學習到東西的。比如,看到舒爾茨的演講,你會被他堅定而又魅力的形態感動,也會不自覺地想象:需要如何才能做到那樣呢?
那,還有另外一種方式的學習,是看到他們的缺點之后,如果認為這樣的行為不好,反思自己身上是否有類似的問題,如果有就及時改正,如果沒有,那也可以想想到底要如何才能避免這些行為呢?
從我們看到的每一個行為都能有可學的東西。也許有些人看到某人的不好行為之后,會很竊喜甚至鄙視他人,但這樣可能就損失掉一個可以讓自己進步的機會。
因為只看到了表面,如果不把它們轉化為能被自己能夠使用的能量,那不就浪費了嘛?
從舒爾茨的觀點:無論商業帝國多龐大,終將不敵愛與仁慈。
那到底什么是愛?什么是仁慈呢?需要怎樣去實現愛和仁慈呢?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個錯覺,以為自己知道許多東西。我們也時時刻刻被“愛的定義”所包圍,無論是電商:愛就是舍得給自己花錢;還是媒體:愛就是克制......
這都是他們所理解的呀,那我們自己所理解的是什么呢?有時候以為自己了解,其實只不過是被影響的而已,實際上需要運用的時候卻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這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地方,為了能夠讓自己實行的起來,還是花點時間去想想才好。
無論商業帝國多龐大,終將不敵愛與仁慈。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授權基于:CCO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