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課程上終于見到了那幅有毒又有愛的手繪全家福小女主——文靜乖巧的安安小美女,又大又亮的眼睛,笑起來甜甜的酒窩,而且感覺跟我很有緣分,真誠的對視我,眼神示意要我抱抱,可愛又暖心。此刻,多希望小萄萄在我身邊,也跟安安一樣,圍著漂亮阿姨們轉著玩耍,讓我吃點小小的醋呀。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幾個英語歌謠和游戲熱場之后,Mindy快速切入了主題,拋給我們一個思考題:你希望通過孩子學習EFL(將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來培養孩子哪些品質能力?我們三組媽媽分別給出了自己的列表。其中,高頻詞匯是堅持、包容、多元化、國際視野、跨文化思維、自信、表達、創造力、自主學習能力,而媽媽討論后都特別有感觸的是自娛、協作力、表演力、抗挫力和感受力。
[圖片上傳中...(image-97ad58-1561812764668-14)]
現階段,國際化、全球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地球村的概念也提了很多年了,但是大部分中國人對此是沒什么切身感受的,英語好不好的似乎無所謂,看起來高大上的品質與能力也不能求全責備。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是需要多元化跨文化交流、不同人種連接更緊密、全球協作更深入的世界,學校教育資源也會越來越均衡,體制教育的地域差異也會越來越小。
等到TA長大時,很可能TA在中國企業工作都有外國同事,甚至在國內上學時就有外國同學,TA面對的也是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界。到那時,TA是否具備了獨立的能力,是否可以承擔生活的壓力,是否能夠包容他人,是否能夠跨文化協作,是否能夠自信、健康、快樂的擁抱成人世界?
[圖片上傳中...(image-4c904e-1561812764668-13)]
我記得高中語文課《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雖然孩子選擇走什么樣的道路,我們不能替TA提前設定或者決定,但是我們要為TA能夠有選擇權利和余地做好準備。
所以,媽媽們都迫切的希望,可以抓住兒童心理發展的幾個關鍵期,開始培養孩子的品質與能力,就像在孩子心里種下一顆顆的種子,然后不時的澆水施肥,讓它們發芽,立成參天的大樹,開出美麗的花朵,長成堅韌的小草。
除了讓TA不僅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立足生存,最重要是還可以求得一片心靈的凈土:在遇到無聊、無奈、困境、挫折等情況時,能夠在熱愛的事物中、習慣的方式中,找到表達的出口,宣泄的途徑,實現自娛和自愈。
雖然媽媽們列了好多好多品質與能力,但是我們都知道那樣有些貪心,其實內心深處,媽媽們最希望的是孩子平安、健康和快樂,因為每一個媽媽都不希望看見上海盧浦大橋那噩夢般慘烈的一跳。
英語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家庭教育載體
經過多年的發展、研究和迭代,目前英文童謠、兒歌、繪本、動畫片、電影、分級讀物、練習冊等都在數量、質量、趣味性、創新上碾壓了國內。所以,以英語做為家庭教育的切入點和載體時,素材會更豐富、玩法會更多,孩子的體驗也就會更全面一些。而且,通過各種各樣的玩中學、學中玩,可以給孩子音樂、繪畫、電影的藝術熏陶,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思維、邏輯、閱讀、表達和表演。
用英文歌謠、繪本來跟孩子互動啟蒙,最重要的一個理論是TPR(全身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就是說需要調動語言+情緒+表情+擬音+動作,立體傳達給孩子信息,孩子才更好接收。而且,孩子們的認知規律是需要經歷三個階段LWI:Listen,Watch,Imitate。三個階段必不可少,但是每個孩子又有獨特的自我節奏。有的孩子可能會在L需要大量的、長時間的輸入,才能慢慢過渡到W和I,但有的孩子三個階段過一遍,就可以模仿了,甚至可以進行改編等創造。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節奏,不疾不徐,不急功近利,才能一直保護孩子對英語的好感度,才能不丟失這個重要的載體。
現場有個場景就是驗證了這個理論。咿咿呀呀學說話的佐伊,在聽到熟悉的歌謠時就會跟著蹦幾個詞哼唱,還跟著動畫扭動跳躍。蹲在地上自己翻繪本時,她突然唱出了一句完整的詞,我看見FuFu一剎那的驚喜,我想我特別明白那種一直默默堅持輸入、陪伴游戲的付出后,終于有了小小收獲的感覺,那真是幸福極了!
由于跟寶寶異地,我只能每天和她視頻。一開始在跟寶寶視頻時唱英文歌都是不理我的狀態,常常是在鏡頭那邊自己玩自己的。在參加英文歌謠打卡時,Mindy和其他寶媽們曾經討論過,必須自己先High起來,才能吸引到寶寶。所以我嘗試忽視她不回應我就覺得很沒意思的那種想法,在視頻的這頭,對著屏幕又唱又跳又拍手,她漸漸的開始轉頭饒有意味的看我做戲精。最近的幾次,一接通視頻,她就在那邊坐好,笑瞇瞇的看著我,一臉期待,連叫幾聲媽媽,仿佛在說,媽媽,我準備好啦,請開始你的表演吧。現在孩子滿眼笑意的期待,就是我多學歌、多打卡的最大動力。
在最近學英文兒歌過程中以及結合Mindy的講解過程,發現英文歌謠的特點是:1.數量多;2.簡單重復,旋律好記;3.趣味性強,不說教;4.有知識點;5.場景化、主題化;6.設計巧妙,適合改編和角色扮演。現場Mindy就教了大家替換單詞、新詞套曲、變換節奏、擬音、加上動作(表情動作、手指動作、拍打、全身動作等)、生活體驗、設計游戲等多種歌謠玩法。
比如,Rain on the green grass可以學習方位高低;Two little black birds可以變換成多首學習反義詞組的手指操;you’re my sunshine變換下節奏和曲風,就可以是輕柔的搖籃曲也可以是歡快的動作曲;我們熟悉的一閃一閃亮晶晶和兩只老虎簡直是改編神曲,好多歌都是這個曲子,而且別的歌忘了怎么唱的時候,套下這兩首曲子似乎也還OK;Pat a cake、Hello Hello、Row row your boat等配上動作、打節拍,很快就能調動氣氛,對小孩的吸引力就會增強,給予小孩的就是立體的TPR刺激。
印象最深的是Hickory Dickory Dock改編的繩索老鼠游戲,和一個毯子游戲,簡單的道具,但是背后是奇妙的巧思,大人小孩玩得很High,葫蘆和安安玩了又想玩,都不想停下來,葫蘆還跟Mindy老師申請把繩子和毯子道具裝進小書包帶回家玩,可見孩子有多么喜歡有趣的玩法。
在Mindy的引導下,果然我們一群寶媽集體變成了兩歲半的寶寶,特別放松,意猶未盡,小魚兒還現場靈感大爆發,利用愛普生的投影儀,玩了Rock scissors paper剪影游戲。媽媽們的童心和歡笑,也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著寶寶們,葫蘆小哥創意出一個人體山洞游戲,剛好配樂Wheels on the bus,又是一個驚喜。
我自己是個不太會玩的人,很拘束,放不開,更別提有新鮮的玩法了。但是在Mindy引導的環境中,我也可以跟隨大家一起Open了,而且有了偶得大家庭,就好像生活中有了一個強大的智庫,再也不用擔心與孩子玩的時候的創意問題了,原來我也可以是有趣的2歲半媽媽。
而繪本我基本上還沒怎么開始接觸,但今天的了解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繪本的種類竟然可以有這么多,形式、版式、材質、印刷、風格、造型、主題……看了的寶媽很難不喜歡。馬上就讀書節,正好可以買買買。
后記
最最開心的其實不是學到了復盤了的內容,而是更了解了Mindy、CiCi和偶得,以及茫茫人海中,在偶得有緣遇到和認識了你們每一個人,圓子,小魚兒,珊珊,Vivi,Fufu,梅子,Michael,徐慧,鴿子,每一個是國王也是天使的你們,每一個是女神也是小孩的你們,每一個身懷絕技又虛懷若谷的你們,每一個愛寶寶也愛自己的你們,不得不感嘆吸引力法則,也感恩上天讓我有了這樣美好又神奇的相遇。
集美麗精靈、金句女王、贊美大師于一身的學習伙伴圓子,這兩天我們相處時間最多,每次都覺得地鐵開得太快,因為聽你說話真的是一種享受,你真正讓我體驗到什么才是生動的語言和真誠的贊美,真的要向你學習這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感染力(看到我崇拜的小眼神了嗎?)
偶得還有很多藍圖和規劃,因為是Mindy,因為是偶得,所以我相信,一定會實現的。如果有我可以出力的地方,我很樂意做點什么。
兩天的學習,無數次的跑題,如果是別的課程,我會不適應這樣被打破的秩序(這一點,Vivi真是看得太準了,我的寶藏女神),但是這次的課程,跑題的時候我也沉浸其中了。尤其是鷹女王陛下?的魄力串場,直指人心,震撼異常。
反而思想的激蕩,內心的感動和震撼,很多時候恰恰來自于這些跑題的話題,因為課程講授是單向的交流,思想是不會流淌起來的,一些小小的波光一閃可能也轉瞬即逝,但是當大家一起討論的時候,每個人的思想就開始像一條條的小河流匯向入海口,最終在入海口激蕩起浪花一起奔向更廣闊的大海,去更遠更深廣的世界里徜徉。
學員羅赟,偶得第9期家庭英語啟蒙課程第二天 課程復盤。201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