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個訪談,一個15歲的小女孩是某公司的CEO,她在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有的人說我年齡小,是小孩。但是放眼看看很多人,你們早晨上班、晚上下班、剩下的時間玩玩手機,每天如此、年年如此,到底你們是小孩還我是小孩”。
聽到這句話,我傻了,突然好害怕。我們放棄了自己,還是放棄了管理自己,還是我們是知足者常樂?
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是要對自己再狠一點,管理好自己,于是又翻了一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次又看到了不一樣。
掌握自己的時間。
時間是一項限制因素,對于每個人而言,也是最特殊的一項資源。
放在以前資金也算比較特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信貸、信用卡的普及,這一項也不是那么突出了。只有時間,是我們租不到、借不到,也買不到,更不能以其他手段來獲得的。
時間的供給,絲毫沒有彈性,它不像我們設備資源,比如我們RRU需求多了,規劃部就多分配點給我們,而對于時間,不管需求有多大,供給絕不可能增加。
任何一項工作都是在時間中進行的,都需要耗用時間,但是人卻往往最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時間。
一個管理者組織的地位越高,組織對他的時間要求往往越大。比如很多領導,他們可能忙到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下面的人,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他的決策,他們還要去應付對外的一些溝通關系,除此之外,他們還得去花費時間去應付他們的上級。所以,創新和變革,就是對管理者時間的過度需求或者說是挑戰。
說的也對,如果時間短促,一個人就只能考慮他已經熟悉的事,只能做他曾經做過的事。
怎么去經營和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第一要診斷自己的時間,要了解時間是怎么耗用的,記錄時間,才能管理時間。
第二做有系統的時間管理,首先要將非生產性的和浪費時間的活動找出來,盡可能將這類活動從時間表上排除出去。
第三要適度授權,是把可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這樣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事情,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進。
第四是統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要集中自由時間,用來思考。
第五是擠時間,這個不是要擠兌人類的睡眠時間或者休息時間,但是至少在失眠或者休息的時間想一下有意義的事情。
不要抱怨,要想著我能貢獻什么。
工作繁重、生活困難,經常抱怨也是正常,但是,抱怨形成了習慣就可怕了,會變成一個很負面的東西,可以稱為心魔吧。
最近看了幾個例子,內心很觸動,比如說大雪天在外面掃雪的環衛工人,再到一臺手術要站8到9個小時的手術室醫生,又或者是大冬天帶著女兒送外賣的美團小哥,還有那個刷爆朋友圈的“冰花男孩”,肩負保衛人民的軍人、警察。大多數人應該都是感性的,看了很多關于此類的文章后,還是會有所感觸,甚至流出眼淚。
我們看到他們的處境,應該會緩解下我們當前的抱怨。
更重要的一個層次,書上面講的是責任,“對于我服務的機構,在績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貢獻?”一個團隊,如果人人都講貢獻、想貢獻,那么這個團隊的潛力將不可限量。
重視貢獻是一項組織的原則,使管理者能夠掌握各項工作的關聯性。
有效的學習是一種挑戰,一種實踐,我們既要挑戰自己的目標,又要去應對市場的挑戰,迎接學習有效性的動力和壓力。
“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我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沉淀,最終一定能夠形成自己的認知,燃燒起自己心中的火焰,迎接正能量滿滿的社會。
文|魏芹
版權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系獲取合法授權,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