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己是一個喜歡說話的人,不會真正的溝通,尤其遇到沖突時候,不知道如何辦?隨著自己的習性,讓情緒主控自己,話隨口一說,說出口時,心里挺爽。慢慢地恢復理性,發現自己做得不夠好,后悔、羞愧、內疚等情緒又長時間主導自己。
? ? 有時候,遇到朋友給我說內心話,不知道如何安慰?如何說?不知所措,擔心自己說錯話,又一次傷害到他。如果一直這樣聽他訴苦、抱怨,不知道如何打斷?其實心里不想聽,有各種評判,不想當垃圾桶。又想到他們的痛苦,能找到自己訴說,也是挺信任自己。
? ? 生活中有太多溝通屬于無效溝通,但溝通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生命是關系,溝通維持關系。心里有愛,不說出來,也不是愛。
? 帶著諸多困惑看完《非暴力溝通》,其實書中強調,反復問我們需要是啥?人往往自己的目的和行為是分裂的,背道而馳。為后忘記自己需要,情緒是主導。
? ? 其實溝通時候,我們需要說出客觀事實,不是自己主觀的評判。書中指出導致我們評判的四個原因,第一、道德評判;第二、比較;第三、責任回避;第四:強人所難。
? ? 溝通時候,留意自己感受且說出來。歷來我們不會談自己感受,我發現自己說出有不好意。尤其和愛人談話,說不出感受,是不是就覺得自己挺弱,不想讓他看到自己的脆弱。一直就這樣裝堅強,讓他感覺我就是比您強,我不會屈服于您………還有一種情況,說出來,愛人不會回應您,呆若木雞,說和不說都是一樣,想要得不到,干脆不說。慢慢內心感覺沒有感受,封閉自己,開始修來一副鐵石心腸,感受依然在心里,只是沒有感覺它,生命的流動開始中斷,人終歸是人,需要情感,得不到滿足,最后就是一些負面情緒。
? 書中把需要得到滿足感受寫出來,比如:興奮、喜悅………需要得不到滿足感受有:害怕、擔心………其實國人受中國文化影響,不會談感受。所以,記住這些感受的詞讓我們在生活中學著慢慢表達。
? ? 聽到自己不想聽的話,一般有四種反應:自責、指責別人、用心感受自己感受和需要、用心感受別人感受和需要。我發現自己經常會自責和指責別人,尤其指責別人是最輕松,但人不想被指責,最后形成惡性循環,無效溝通。
? 其實表達自己需要很關鍵,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啥?如果自己不知道,別人如何知道?又談不上真正的溝通。所以,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多和自己多話,讓自己了解自己。
? 非暴力溝通真正的目的,讓自己愛自己。尤其遇到自責時,讓自己如何轉化?同時放棄真正的完美,沒有完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最愛自己。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做的事,用我選擇,最后用我選擇的行為后面的動機。
? 書中談到:“非暴力溝通的時候,如果人們常常懷疑我們的誠意,那么我們就要好好審視自己的動機,也許我們只是機械的運用非暴力溝通而忘記其目的,這是我們可以問自己,我們的關心是加入與人的聯系,還是標準的非暴力溝通方式說話還雖然我們是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在乎的也許只是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時候,我們真正的初心很重要。
? ? 愛能使心靈的創傷痊愈,愛的能力取決于審美能力。真正的美是啥?讓我們發現生活之美,綻放生命之花。
? 一旦分享寫作,發現自己沒有讀懂《非暴力溝通》,繼續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