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理想經常徘徊在微博熱搜榜。
8月1日,一輛理想ONE在四川G39成渝高速上起火并導致四人燒傷的事故再一次引起了公眾對理想汽車的關注。從網絡上的相關視頻和圖片可以看出,事故現場的火勢不小,大火在被消防員撲滅后,車輛被燒的只剩車架。
對于這次理想ONE起火原因,消防部門表示,事故仍在調查中,在經過嚴謹的分析調查后會公布最終結果。
不過,官方結論還沒下來,理想自己就先坐不住了,事發3天后理想便出來為自己洗白白,稱發生這次事故不是自己的問題。
不過對于理想的解釋大多數人都無動于衷,有網友評論,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推卸責任已經成了理想的一貫作風。
01
著急的公關,堪憂的質量
8月1日理想ONE發生起火事故,8月4日,理想就急不可耐的跳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8月4日晚上10點48分,理想汽車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則題為《2022年8月1日成都理想ONE起火事件說明》的長文案,并“有理有據”的解釋了這次理想ONE起火的原因,最后得出了一個“起火并非是理想汽車質量引起的”的結論,并表示將繼續配合消防部門調查起火具體原因。
不過這樣一份說明似乎只是理想給自己的一份心里安慰,顯然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
一方面,很多人認為消防部官方的結果都沒出來,理想就這么快認定事故與車輛無關,這樣的結論并不客觀,而且還有帶節奏的嫌疑。
另一方面,近兩年理想頻發的安全事故和質量問題也讓它的解釋難以服眾。
就在此次事故發生前的7月29日,一輛理想ONE在行駛途中出現故障,底盤后方零件碎裂,導致車輛無法正常行駛;2021年5月,多輛即將上市的理想ONE在運輸途中起火被燒毀;同年11月,一輛理想ONE在追尾EC6后再次發生起火事故。
再往前追溯到2020年11月,理想還因設計問題導致前懸架下擺臂球頭從球銷脫出的情況多次發生,并緊急召回10469臺生產日期在2019年11月14日至2020年6月1日的理想ONE電動汽車。
據相關報道顯示,由于設計問題,這些召回的車輛受到沖擊時可能導致前懸架下擺臂球銷脫開,影響車輛操控,從而增加事故發生的風險。
除了被媒體報道出來的一系列事故,在黑貓投訴平臺、微博和小紅書等平臺,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理想汽車的質量堪憂。
比如有消費者稱,自己在提車2天后儀表盤就因故障無法啟動,后經檢查發現是電池有問題,需要拆除更換電池。還有消費者稱自己購車后兩次啟動發動機都出現了異常,檢查后發現了發動機配件沒有裝配好,磨損皮帶,節溫器開合角度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除了這些大故障以外,座椅調適按鈕、空調壓縮機損壞等其他部分的問題更是被諸多消費者吐槽投訴,有消費者表示,“牌照都沒上就上手術臺,理想的汽車質量實在不敢恭維”。
總之,隨著近幾年大大小小事故的發生以及消費者們對車輛質量的吐槽,人們對理想的質疑也不斷加重。
02
激動的李想,打臉的現實
頻出的質量問題和人們對理想的質疑并不能阻擋李想的自信與野心。2021年2月,李想還在公司內部信中表示,未來10年新能源汽車將會高速發展,而理想汽車要在2025年占據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如果按照2025年中國市場將會銷售超過800萬輛電動車的預測來計算,屆時理想汽車的銷量要達到160萬才算完成目標。
不過從目前來看,相比于蔚來和小鵬擁有多款車型,理想一直以來只有一款理想ONE,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單憑一款車型很難勝出。
為了在2025年按時實現目標,李想也進一步規劃了理想未來的發展戰略,決定到2025年50萬元價格區間內,每10萬元的價格區間都推出一款爆品。
基于這個發展戰略,在今年6月21日,理想很快推出了它的第二款車型——一款沖擊40-50萬價格區間的爆品——理想L9。
對于這款定價為45.98萬元的新車型,李想似乎格外欣賞和自豪,贊美之詞溢于言表,甚至放出豪言稱理想L9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與奔馳GLS、寶馬X7、路虎攬勝等百萬豪車相比也不在話下。總之,45萬買一臺理想L9就是一個字——值!
不過,不管李想多激動的贊美理想L9,大家卻并不買賬。
不少人吐槽理想L9的45萬定價完全是割韭菜,還有網友表示,“既然它能媲美寶馬X7,我為什么不加點錢買豪車”,總之就是對理想的新車型不感冒。
更打臉的是,在今年7月一輛理想L9的試駕中,車輛又出現了問題,因右前空氣彈簧漏氣損壞而導致汽車無法正常行駛。這條消息一經流出,又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群嘲和質疑,號稱“500萬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的質量居然還是這么脆。
不過對于新車試駕中出現的問題,理想自然不會承認是車的問題。
在事件發生不久后,理想官方對外表示,試駕車是由于使用了試制階段的緩沖環才會出現問題,實際量產版不會有問題,并承諾將理想L9的空氣彈簧質保方案提升到與三電系統8年或16萬公里。但即便如此,還是嚇退了一些消費者。
由于理想L9在剛發布時的退訂和轉讓措施,吸引了不少人訂購。據理想官方數據顯示,在L9發布后的72小時內,就收到了3萬訂單,從6月至今已經收到了5萬個訂單,3萬個認購數了。
但隨著理想事故的頻發,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通過咸魚等渠道退訂或轉讓訂單。
除了讓人擔憂的質量問題,理想的交付量也一直在給它拖后腿。
在理想L9剛推出的時候,李想曾自信的表示,L9將于8月正式交付,9月的交付量能過萬。但實際上,有等待提車的網友表示,L9第一批的交付期在8月20日-8月30日之間,而且第一批全國只有1000輛。照這樣的情形來看,9月份理想L9的交付量得達到9000才能讓李想的豪言壯語成為現實。
而理想今年7月10422輛車的總交付量,已經低于哪吒、零跑等造車新勢力二線品牌和小鵬汽車的交付量。
除此之外,理想在智能技術方面也略遜一籌。雖然一直以來理想在研發投入上毫不吝嗇,2022年第一季度的研發費用投入了近1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7%。但相比蔚來和小鵬分別在2020年10月和2021年1月推出的輔助駕駛功能,理想在2021年12月才推出的NOA導航輔助駕駛功能仍然慢了一拍。
總的來看,目前已經推出新款車型L9的理想汽車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未能處于有利地位。而2025年理想是否能夠如愿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還是個謎。
03
總結
事實上,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卻仍然面臨許多問題。
理想汽車頻發的安全事故,在蔚來、小鵬甚至比亞迪身上也并不少出現。總的來看,在智能化方面雖然這四家頭部企業在不同的領域都各有優勢,但卻同樣面臨最重要的電池安全問題。
對于認購新能源汽車,雖然很多消費者看重它們的智能化技術,但如果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消費者也會被勸退。
所以未來一款新能源汽車想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中站穩地位,還是要在芯片技術和電池安全等新能源汽車的痛點上有所突破。但從目前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依舊任重而道遠。
而想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相比于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通過公關洗白,理想不如多做點實際的,針對業內痛點發力,打造出自己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