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是指在某些領域中獲得成功的人,很多人都研究成功人士為何會取得成功,你所認為的成功需要什么條件呢?聰明?勤奮?選擇?這些確實是成功路上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么試想一下,一個天賦極高的人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且在此道路上勤奮鉆研,那么他一定會成功嗎?異類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從不同的視角來探討成功,讓我們看促進成功背后的不一樣的因素。
馬太效應與10000小時法則
一次偶然的發現,加拿大冰優秀的冰球運動員多出生于一年的前三個月。這是為什么?難道第一季度出生的孩子更有冰球天分嗎?事實并非如此,事情的真正原因讓人不禁惋惜。只是因為加拿大冰球隊對年齡的劃分為1月1日。這就意味著,年初出生的孩子和年尾出生的孩子有好幾個月的年齡差距,這在青春期之前,幾個月會在生理成熟度上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競爭中,年齡較小的孩子容易被淘汰。年齡較大的孩子獲取了更好的資源和更多的訓練,于是由于這微小的差異,日積月累,積攢成了巨大的優勢。有多少有天分的孩子因為晚出生了幾個月而與冰球失之交臂。在驚訝和惋惜的同時,我們也要反思社會篩選體質的不完善所造成的后果。努力很重要,但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比如冰球訓練,有些人即使有天分卻沒有努力的機會。
同樣的效應也出現在比爾蓋茨和喬伊身上,他們之所以成為電腦天才和出色的企業家當然離不開他們的天分和努力,而更重要的是天分背后的機遇。他們因為各自的機遇巧合較早的接觸到先進的計算機,并有機會花費大量時間在程序上。甲殼蟲樂隊的成功,來源于機緣巧合下去漢堡演出,逼迫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在演出上,從而使他們獲得了豐富的經驗。
所以微小的累計可以通過時間變成巨大的差異,經驗帶給我們惋惜也給我們啟示,時間會放大每天微小的進步和努力。
天才之憂
蘭根,一位美國著名的天才,智商高達195,如此高的智商加上努力,應該很容易獲得成功吧。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蘭根并沒有在某個領域有突出建樹,而是成為了一個農場主。這是什么原因呢?蘭根出身悲慘,惡劣的家庭環境和成長過程,使他無法良好表達自己的意愿,與別人進行良好的溝通。使他因為一些明明通過溝通交流就可以克服的困難而從大學里退學。漸漸的走向平庸。同樣高智商的奧本海默因為良好的家庭,培養了他良好的溝通能力,從而獲得了不一樣的機遇。
文化的影響
為什么亞洲人數學比較好?僅僅是因為亞洲語言的數字規律且發音較短。為什么亞洲人刻苦勤奮,來源于祖先的稻田文化,文化的傳承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即使我們不再生活在人工耕種稻田的時代,但是這種文化卻一直深遠的影響的我們。同樣,原生家庭的思考方式對我們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那些已經遠去的時代,還是在我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利用文化中善的部分來發展自我,摒棄文化中過時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雖說成功和機遇有著很大的關系,但是我們無從把握,但是我們發現了這些規律可以讓我們在個人的發展中,避開不利因素,在困難中發現隱藏的關鍵原因。在每天的進步中積累自我,即使我們不能成為偉大的人,也能成就自我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