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睡前習慣性拿起手機,短視頻一刷停不下來,說好要運動,但往沙發上一躺就不想動;
明明要戒糖,看到甜品立馬塞到嘴里。
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刺激我們大腦分泌多巴胺帶來的即時獎勵,使我們沉浸在垃圾快樂中無法自拔。
《65種微習慣》這本書有一個幸福公式:
幸福=固定值【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生活狀態【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自發活動【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其中固定值占40%,生活狀態占10%,自發活動占50%。
怎么理解呢?
將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看成是思維習慣,將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看成是行為習慣,也就是說,幸福感的90%來自習慣。
每一天我們都在重復著無數個微小的習慣。
所以,要想改變人生,就必須先改變習慣。
先通過提升認知修改思維習慣,再通過掌控權多陪養行為好習慣將行為模式化,即能提升幸福指數。
我原來的思維習慣就是覺得自己是個差生,不可能從事導師類的工作,不可能會喜歡上看書,這限制了我的發展,我不敢去大公司應聘,不敢發言,甚至交流時不敢看牛人的眼睛厲害。直到40歲數覺醒過來才發現同一件事我可以換一種思維方式去想,思想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幸福力開始明顯提升。
未來我將帶著積極的心態,培養更多自主性的好習慣去體驗不同的角色,去感知生命的豐盈,主動去做,也將自己的經驗進行整合,去幫助到我的孩子和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