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白居易
最愛那句“云自無心水自閑”!
智者說:人生就是受苦,那些令人痛苦的是我們跟這個人世的各種羈絆。
曾經,我們都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只是在成長中,不經意地丟失了。
1
為什么都說A股不好?
只要是在行情不好的時候發文章,都會有人留言說A股不好之類的話。
也有人會找出理論依據,比如上證指數至今都沒有超過2007年的6124點。但上證指數只是上海交易所的股票組合,有時候并不能代表市場的全部情況。比如深圳綜指(399106)的走勢遠好于上證指數,其歷史最高點是在2015年走出來的。
看著深圳綜指的走勢圖,會感覺中國股市一點也不差,長期一直是向上的。
上證指數和深圳綜指的區別,簡單說就是中國的大銀行和中石油、中石化都在上海交易所上市,而且占了非常大的權重。在以前銀行和“石化雙熊”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就算在今天提到中石油,大部分股民還是會搖頭。
這里再補充幾句,銀行和券商雖然都具有周期性,但是銀行的利潤增長更穩定一些,券商的周期性更強。很多銀行相對十年前的凈資產都漲了很多,而大部分券商的變化相對小多了。
輝煌源于價值,艱巨在于漫長。多年不漲的銀行股在近兩年的漲幅超過大部分股票。
有不少人想投資證券行業,我個人更建議去配置證券行業的龍頭股,比如中信證券和東方財富。(關于這兩只股票的分析,可以在公眾號后臺對話框輸入“證券行業”查看。)
很多人都在說股市不好,是因為說股市不好對自己更有利。
比如,基金經理說股災是國外勢力惡意做空,或者政府的監管不力等等。只有找出這些原因或借口,即使虧錢也可以給自己安慰,也讓客戶認為虧錢是外部原因,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如果天天說股市不好,自己卻賺錢了,那么就有了吹牛的本錢。
比如在2013年的時候,有人吹牛自己在大盤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實現了賬戶盈利。其實他沒有說的是,自己買的是創業板股票,而創業板指數當年漲幅超過160%。
很多基金在當年也是喜歡把業績基準定為滬深300指數,而基金持倉卻都是創業板股票。回頭一對比,基金并沒有跑贏創業板指數。
綜上分析,天天說股市不好是最有利的選擇,相反如果夸股市好的弊端就太大了。如果有人一直告訴你A股很爛,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2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據了解,最近不少讀者在賣出,因為他們希望等跌到更低的點位再低成本買入,因為“他們覺得”會跌到某個更低的點位。
最低點和最高點都只有一個,而底部區域和頂部區域相對更容易識別。無論是想買到最低還是想賣在最高的想法都是追求小概率事件,而追求小概率事件是投資的大忌。
有句話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抓住牛市大級別利潤是西瓜,頻繁短線操作是芝麻;在底部區域買入并堅定持有是西瓜,試圖抓住最低點是芝麻。
據說一個西瓜的重量是芝麻的兩萬多倍,就算撿芝麻撿得再勤勞,也很難撿出西瓜的重量。這個道理很多人看上去懂,但實際真的懂了嗎?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為了便宜點而跟淘寶商家討價還價幾個小時,有人為了賺幾百塊的外快而上班接私活,有人為了搶幾塊錢的紅包而每隔幾分鐘看一眼微信......
這些人的最大問題不僅僅是時間利用得沒有效率,更主要是會慢慢習慣低層次的追求。人一旦心志變得非常低,就很難提高自己,讓自己走到越來越高的層次上。
有人總是怪自己命不好,也是有道理的。糟糕的思維方式和衡量價值的標準,決定了人不幸的命運。
我們需要從更大的格局去思考投資,思考人生。
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喜歡獲取而不喜歡舍棄,喜歡增加而不喜歡減少,但是很多時候有舍方有得。“舍”是逆人性的,所以很多人做不到,也給能夠做到的人更多的機會。
在投資中,找到模糊正確中的底部區域,短期套牢是必須付出的成本,而長期上漲是大概率事件。在底部區域,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不要失去籌碼。
3
價值投資的關鍵
現在很少有人不號稱自己是長線投資了,也很少有人不是價值投資者了。但是為什么這么多的巴菲特信徒,最后成功的還是少數呢?
目前中國股市的長線投資者很多不是基于高超的投資水平和真正萬無一失的未來判斷,而往往基于過度自信。
在書生看來,巴菲特的成功有三點最關鍵的因素被人所忽略。
1.短期套牢不可避免。
估值,重在估算,而非真正的價值。既然是估算,誤差總是難免的。而且還有市場的情緒因素,導致按照估值買入后被套也是難免的。
比如某只股票內在價值是10元,你計算的估值是12元。當前該股票價格是9元,你覺得有安全邊際了就買入。但是遇到了大眾普遍悲觀的行情,該股票最低可能跌到6元,導致被套。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賺了100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筆投資一開始就遭遇了四年之久的虧損,期間最大跌幅高達40%。
如果連股神都無法精確抄底,更何況你我呢?
所以,如果你有意于長期價值投資,必須做好短期套牢的準備,尤其是中國市場更容易受到情緒的極端影響。
2.投入股市的資金必須是長期不用的,而持續的資金來源是創造奇跡的關鍵。
如果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的資金是有期限的,那么他還能賺到100倍嗎?
這也是很多散戶遇到的問題,本來很看好某只股票的未來,但是要準備結婚買房或買車,被迫賣出一只有潛力的牛股,導致只賺了小錢。
如果真的認真研究過巴菲特投資案例的話,你會發現:無論巴菲特在熊市中如何瘋狂抄底,他都從來沒有滿倉過,更不用說只在一只股票上滿倉下注以謀取暴利。
巴菲特幾乎從來都不會一次性買入,而是在初次買入后持續觀察,再擇機分批建倉。
資金的無限期和持續投入可以幫助價值投資者創造奇跡。
3.保證有長期可持續增加的資金。
巴菲特從簡單的代客理財,發展到組織有限合伙公司,再到控股保險公司,他一直在尋找持續穩定長線資金來源渠道。
買過保險的都知道,一張保單最少要繳費20年,也就是說保險公司開發一個客戶,意味著未來20年每年都有一筆資金入賬。而且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每年都在發展發展新客戶。
你會說,這些錢中不是要用來理賠嗎?
保險就是個概率,絕大多數人是不會觸發理賠的,而且就算是理賠,往往也是很多年之后才會發生。在前面這幾十年,這些躺在保險公司賬上的錢都是可以用來投資的。
下圖是2017年年報中四大保險公司的貨幣資金情況。如果把A股上市公司的賬面上貨幣資金進行排行,中國平安是最多的,可見保險公司現金的充裕。
前幾天在朋友圈發過一條狀態,這里也送給大家:
投資分兩種。一種是用時間去投資,找一個可以使自己長期增值的職業或公司,讓自己慢慢變得更值錢。另一種是金錢投資,即用金錢去投資各類資產。
這兩種投資應該是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
對于我們個人來說,必須努力工作,增加每月可投資本金,讓自己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4
結束語
周末無事,一不小心寫得有點多。
寫作,最大的好處是過程中可以深度思考一些問題。記憶中的知識碎片,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連接成一張巨大的蜘蛛網。
人這輩子時間是有限的,我更愿意用自己的時間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
文/布衣書生 理財自媒體:復利人生 (ID:moneylife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