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向前人學,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學到前人總結的理論、經驗、教訓;第二種是向身邊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身邊的人任何一點比我們強的地方,我們都要用心觀察,積極學習;第三種是向自己學習。如何向自己學呢?就是通過復盤來學習,大事大復盤,小事小復盤,隨時隨地的復盤,就會讓我們不斷精進。
今天學習的這本書邱昭良博士的《復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就是讓我們學會向自己學習。
什么是復盤?
復盤,原是圍棋術語,本意是對弈者下完一盤棋后,重新在棋盤上把對弈的過程擺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下的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或者更好的下法等等,把這個對弈的過程還原,并進行研討,分析的過程就是復盤。
復盤的實質是從經驗中學習,是成人學習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復盤有三個關鍵詞,親身經歷、過去、學習。
復盤的起源
復盤作為一種管理方法,在中國企業中應用最早是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先生。
20世紀90年代末,柳總閱讀了《曾國藩》一書,書中提到了曾國藩有一個習慣,就是做完一件大事之后,點一炷香,把整個過程細細想一遍,受此啟發,他感覺這種做法很符合自己的工作思考方法,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從經驗中學習的方法,因為柳總并不是學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在下海創辦聯想之前也沒有任何企業工作經驗,都是邊干邊學,從自己和他人工作經歷中學習的。在思考、總結的基礎上,柳傳志于2001年第一次在聯想提出了“復盤”這種說法,并通過言傳身教等途徑在公司內部進行推廣。
復盤的四大步驟
第一步? 回顧、評估
要梳理事件的過程與結果,也要回顧預期的目標、策略打法與計劃。
在這一階段容易犯的錯誤:
一是沒有目標或目標不清晰。這就需要我們應用smart原則來明確目標。使目標具體明確、可衡量、有挑戰、可實現,相關可控、有時限。
二是目標缺乏共識,以及缺乏對目標的分解和實現目標的策略。那么制定目標時就需要充分的討論,確保團隊成員對任務目標和成功的標準理解一致。比如:可以將目標與計劃明確寫下來或張貼出來,讓參加行動的人都能看到。
三是報喜不報憂。很多人在復盤時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只說成績,不談缺點,失去了學習、改進和提升的意義,那么就要明確復盤的目的在于學習,讓大家放開心態,坦誠表達。
四是報流水賬、或者糾纏于細節。所以在復盤引導時,要根據復盤的目的、主題來設計復盤會議的議程,考慮需要回顧過程,還是直接以結果為導向。
五是容易出現盲人摸象或羅生門。盲人摸象是說看不到整體全貌。羅生門是指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訴求、經驗等存在差異,大家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理解,無法達成共識,甚至發生矛盾或沖突。那么我們盡量要借助人證、物證或其他工具來進行“實景重現”,鼓勵換位思考,跳出本位,多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立場來思考問題。
六是容易出現跳躍。很多人在復盤之后,直接就跳到了經驗教訓,認為自己已經學到了東西。在遇到“跳躍”狀況時,應該向團隊說明復盤的流程,讓團隊討論回到正軌上來。
第二步 分析、反思
經過對比,發現了一些差異,對此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反思,找出根本原因,以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這一階段容易犯的錯誤:
一是浮于表面。對問題只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挖掘。可以采用“五個為什么”或者“思考羅盤”“因果回路圖”等思考工具來應對。
二是一團亂麻。很多問題成因很復雜,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可以借助“魚骨圖”等因果分析工具,及應用結構化思考的原則與方法,通過“團隊列名法”理清頭緒。
三是本位主義局限思考。這時候需要引導師具備系統思考的智慧與能力,為復盤參與者提供凝聚集體智慧所需的研討工具與引導。
四是歸罪與外,互相指責。應對策略是讓領導人以身作則,多反思自我不足,作為表率影響他人。
五是面面俱到,拖沓榮昌。應對策略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就核心問題,關鍵挑戰深入分析,貪大求全,不如在一點上談透,產生效果。
六是只盯失敗和不足,把復盤變成“批斗會”。應對策略是不忘初心,復盤的核心價值包括鞏固成功與改正錯誤。所以既要關注成功,分析成功,也要找出不足,分析不足。
第三步? 萃取、提煉
找出根本原因后,要“退出畫面看畫”,思考一下,這個事件中我們能從中學習到什么?也就是說,什么是這類事件中一般的規律,哪些做法是奏效的、值得繼承或推廣?哪些是無效的?
在這一階段容易犯的錯誤:
一是就事論事,不能舉一反三。所以復盤引導師要按順序來引導團隊討論,不要跳躍,在分析了差異根本原因和關鍵要素之后,通過提問促進參與者進一步的思考。
二是過于抽象、空洞。比如:參與者會高度概括原則,說“項目成功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客戶需求”“這件事兒必須是一把手工作……”這些結論都不錯,但是卻是空洞的。引導師要引導參與者將其“具象化”,也就是補充這一收獲適用的場景、要達到的目的、具體可行的措施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可借用的工具是“經驗萃取單”和“教訓記錄單”。
三是不切實際,超出可控范圍。在總結經驗教訓環節,一些人會把矛頭指向上級,指向外部,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例如:“下次要是能如何如何就好了”。這個時候引導師就應建議復盤參與者關注自己可控范圍內的事,“想一想在現有條件下我們如何做得更好?”可借鑒“管理改進建議書”模板。
四是過快得出結論。把一時的認知當成規律。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復盤的反思,復盤的結論是否排除了偶發因素?復盤結論是否涉及了一些關鍵要素及其相互聯系,還是只是一些零散的觀點?復盤的結論得出是經過了“五個為什么”以及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還是僅停留在具體的事件和操作層面上?
第四步 轉化、應用
因為學習的目的是更快更好的行動,所以要將總結提煉出來的經驗教訓轉化到自己后續行動中,看看需要開始做什么,停止做什么以及繼續做什么。
在這一階段容易犯的錯誤:
一是虎頭蛇尾,忽視轉化。建議制定清晰的后續計劃,包括:開始做什么,繼續做什么,停止做什么,同時區分輕重緩急,明確資源匹配與人員分工,把后續改進計劃落實到位。
二是不愿承擔責任。這就要向大家說明復盤的目的,后續行動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每個人的關系,讓大家主動踴躍擔責。可以征得領導的同意,在時間、人力、資金、資源及權利等方面給予牽頭人相應的支持。
三是缺乏后續行動。也就是即便制定了行動計劃,明確了責任人和時間表,但在復盤之后大家去忙其他事務,復盤無人跟進,后續計劃成為一紙空文,這需要引起領導重視,將復盤及后續行動計劃列入工作任務與考核之內。
復盤的類型
復盤一般分為四大類:個人復盤、團隊復盤、項目復盤、經營與戰略復盤。
個人復盤:簡單易行,但需要把握要點,形成習慣。
團隊復盤:威力大于個人復盤,但要想做到位并不容易,實踐證明專業到位的引導是團隊復盤的成敗關鍵。
項目復盤:從操作上看要將項目嵌入項目運作過程之中,形成分層次、分階段、多重迭代式復盤模式。
經營與戰略復盤:對公司經營情況,以及戰略制定與執行情況進行定期復盤,包括季度經營復盤、戰略復盤以及學習史,以實現組織總體的創新與改善。
復盤的“三階九步法”
下面以團隊復盤為例,介紹復盤的方法。
第一階段? 精心準備
第一步? 策劃團隊復盤方案
可以選擇一個事件、活動項目、或者一段時間內公司或部門經營情況、主要工作及戰略進行復盤,根據復盤的主題與范圍,設計不同的操作模式。選擇需要復盤的人員,明確復盤的目的與預期成果。
第二步? 組織團隊復盤會議
召開面對面的團隊復盤會議,明確職責分工,提前與與會者確認好時間,以“便于學習”和“越近越好”的原則,確定復盤會議的地點。
第三步? 提前準備
指定人員對復盤會議所需的各種資料進行匯總,通常是與事件活動項目或公司戰略相關文件,如計劃方案、執行過程中產生的文檔、工作總結報告,以及其他與目標過程結果相關的參考資料。
第二階段? 有效引導
第四步? 開場
聲明復盤的目的、程序、規則,確認和提醒相關注意事項。簡明扼要的介紹復盤會議的主題范圍,以及事件活動或背景項目分工進度等信息,使大家信息一致后便于持續討論。
第五步? 順序研討,深入挖掘
保證團隊完整的走過復盤四個步驟:回顧評論、反思分析、萃取提煉、轉化應用。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采用“說話棒”“頭腦風暴”“團隊列名法”“世界咖啡”“五個為什么”“思考羅盤”等工具。
第六步? 收尾
簡明扼要的總結,傾聽與會者心聲,對大家投入表示感謝,并明確后續跟進措施。
第三階段? 推進到位
第七步? 整理并分享復盤結果
通過復盤萃取出有價值的經驗與教訓,可以整理成微課或微內容,分享給相關團隊。
第八步? 跟進實施,推動落地
對于復盤會議確定的改進事項及行動計劃,要有責任人聯系,定期跟進行動計劃的實施情況。
第九步? 評估與改善
經過此次復盤及落地效果,還需要采取改進措施,包括明確下一步復盤創新與組織發展的方向等。
復盤工具
1、復盤畫布
2、說話棒
說話棒,最早是由北美印第安人在部落會議時所使用的工具,它是一個有裝飾物的長木棒,只有拿到“說話棒”的人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意見,發言完畢,可以將說話棒依次傳遞。說話棒的原理非常簡單,但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促進傾聽,提高對話效率與效果的輔助工具。
3、團隊列名法
團隊列名法是一種更加結構化的頭腦風暴法,避免了“大嗓門效應”而影響真正有創造性的想法產生,也就是說有時候集體研討會被少數活躍人控制,多數人喪失發言機會。團隊列名法增加了一些規則和步驟的約定,使小組成員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思考并用便簽紙記錄下自己的觀點,然后依次發言,直到窮盡所有觀點。(類似行動學習法的3153)
4、思考的羅盤
5、行動計劃表模板
6、管理改進建議書模板
這本書是一個操作性極強的工具書。讀完此書之后,突然發現從一個講師,變成一個引導師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可以嘗試。又及本書重點是集體復盤的方法介紹,如果想了解個人復盤的方法,建議閱讀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