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3月12日10:00-14:00
地點:喜馬拉雅文化中心
參與人員:Liya 老師,平平老師,燕子帶著兒子走走(賽羅),康康帶著兒子東東,曉寧帶著兒子天天,曉嵐帶著兒子易哲和易杰,小敏帶著女兒樂樂,丹丹帶著兒子秦一晨
背景介紹:慢樂游的活動啟動定在了3月12日,主題是尋找春天的痕跡。天公不做美,3月12日下雨,于是啟動了計劃B,地點改在了喜馬拉雅文化中心,主題是什么不記得了。
9點半左右,大家陸續到來,10點鐘活動正式開始。
活動開始的頗費點力氣,因為參與的孩子年齡從4歲半到11歲,跨度比較大,大齡的孩子顯得有點無聊,小齡的孩子滿場跑滿場鬧。而我們的Liya老師則不允許媽媽們在孩子安全的狀態下干涉孩子,媽媽們看上去有點不知所措。我后來理解,從進場的那一刻,活動已經開始了。(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或參加一個活動的時候通常會等,等某個時間點或者等等某個人說開始,其實從你決定那一刻開始,已經開始了。這就是為什么為什么同樣的事情有些人有收獲有些人沒有,有些人有準備有些人卻沒有。有準備的人不僅能夠享受過程,還會有多一些的收獲,因為準備好了,有些機會才能把握。這些簡單到讓人忽略的道理往往才是真正的關鍵。)
1
活動的第一項是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的規則特別出乎意料,后一個人要重復前面所有人的介紹信息。燕子第一個,我第三個,也就是說我前面有2對母子,我要重復4個人的信息,在這個點上我重復了3次,而我之后的每個人都幾乎記住了前面所有人的信息。非常融洽的是,每個人都很努力的去嘗試,去重復,沒有一個人拒絕這個規則,也沒有人說我記不住。結果是出乎意料的,大家都做到了。(我想大家之所以很快就做到了是因為:第一,不拒絕,不抗拒。我知道每個人都是認可Liya老師,并且希望自己在這個活動中有所收獲,所以對這個自我介紹的規則從內心接受并且愿意嘗試。第二,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記住十多個人的信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根本記不住,我重復了3次,通過這3次的重復,我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當下。我相信后面的人因為我的重復,也意識到做到這個不容易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活動現場。第三,相信自己做的到,或者說沒有給自己貼標簽說自己做不到。相信自己做的到在很多時候是人們愿意開始的內在動因)。更有讓媽媽們吃驚的是,這些小朋友們一本正經的認真介紹自己,一個個邏輯清楚,表達準確,落落大方,干凈利落。燕子家走走還說今天他就是賽羅,我家兒子拒絕小名、拒絕英文名字,報上大名秦一晨,還加上了自己的愛好,挺意外。(當兒子落落大方介紹自己的時候,我是有些吃驚的,因為過去數年內,他都不愿意跟別人打招呼,我一直 一位他會害羞,我沒有預期他會做到落落大方。另外的一大收獲是這種自我介紹的方法可以被我用在我的正面管教的課堂上或者讀書會的活動中哦,告訴大家關注到每一個人。)
2
自我介紹之后小小孩開始對著吼叫,開始不知道用哪國語言嘰哩哇啦了,大小孩居然已經爬到了窗臺上,Liya老師給了大家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孩子開始各種瘋狂,家長開始觀察,因為有明確規自己管自己不能管別人的閑事,媽媽們忍著。孩子們則開始自己建立自己的規則,小的孩子開始跟著學大的哈子爬窗臺,大的孩子開始“教育”小的孩子要注意安全,要爬不要站起來走,要光著腳避免腳底打滑,爬到頭的時候,大孩子開始照顧并協助小孩子從窗臺下來。這個過程自然而溫馨,沒有誰去教,沒有誰去指導,家長們只負責注意孩子的安全。一切按照Liya老師的引導進行。(這部分的活動其實看上去無為,卻給孩子一個自由安全的空間,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行動。作為一個家長,我認真的觀察自己的孩子,他那么自然的去和小哥哥交談,去幫忙保護小弟弟們的安全,去展示自己的身體的協調性。作為一個學習者,我認真的觀察每一個孩子,他們那么快樂,自由,卻知道在困難面前尋找幫助,在獲得幫助后表達感謝,去維護自然形成的游戲規則。所以作為家長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吧。)
3
自由活動之后就是蘿卜蹲了,蘿卜蹲的要求是自己蹲完要叫出另一個人的名字讓他開始蹲、叫過的就不能再叫了。蘿卜蹲從我們的黃蘿卜天天開始的,前面2圈的時候,小朋友還邊參與蘿卜蹲,別做些別的,也只叫的出媽媽的名字,玩到第3圈的時候,他們開始叫別的小朋友的名字,再往后玩,開始叫別的媽媽的名字。蘿卜蹲在第三圈的時候開始變的復雜,除了蹲之外還有跳,還有笑,還有其他任何你想的出的指令,小朋友的注意力開始因為事情的復雜變得集中起來,各種滑稽的指令頻出,哭的、笑的、轉圈的已經算是很正常的指令了,還有流鼻涕的......關鍵的關鍵是,小朋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瞬間被激發了【蘿卜蹲真的是個好活動的熱身活動,有基礎版的可以讓大家放松自己;有初階版的(叫出別人的名字)可以讓大家更熟悉(這個被拿來用到正面管教的鼓勵中多合適,被別人記住名字的感覺棒極了);高階版的可以出了蹲還有別的動作,調動大家的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游戲中,讓那些整天戴著面具的成年人回到孩子的狀態。】
4
接下來的一個活動是故事創作,因為之前Liya老師把 2個道具放在桌子,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把道具撕爛了,故事創作開始之前,Liya老師要求誰弄壞的誰修好。這個時候好玩了,我以為小朋友會拒絕承認自己弄壞了,沒想到走走第一個站出來說:“我弄壞的,你咋不早說弄壞了要自己修?”邊說邊開始把弄壞的道具拼在一起。或許是走走的勇于承擔,哥哥姐姐們開始頭腦風暴怎么把它修好,并想出辦法用吸管的外封塑料把道具綁在一起,最后易哲哥哥和樂樂姐姐親手把損壞的道具修復好了。Liya老師也適時提出“已經說過規則,弄壞了要修補,自己沒聽到信息不能作為借口。”(在這個過程中早早表現可圈可點,既不逃避責任,也表達出心中的不情愿。而且做除了彌補。無論是小小孩還是大小孩,沒有埋怨、沒有追究、沒有責怪,大家只是關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個群了不起的孩子。我在正面管教課堂上每次都要重復的關注問題解決而不是追究孩子的過失在這里件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又獲得了一個經典案例。)
啰嗦了半天,我還沒說故事創作環節呢。走走第一個站出來講故事,作為故事大王的他給我們講了第一個故事,故事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那一臉傲嬌的故事大王的自信,讓我崇拜啊。兒子第二個出來講故事是他今天又一件出乎我意料的事情,故事簡單,條理清晰,有頭有尾,而且用上了所有的道具。當然這不是他第一次這么講故事,主動講故事還是讓我有些吃驚的。因為平時都是等到別人都做完了,他才不得已開始,這從被動到主動,還是讓我蠻欣喜的。樂樂小朋友則像個故事庫,場景一轉就是一個故事啊,易哲則用他靈巧的雙手用廢紙為故事添加了栩栩如生的恐龍和小狐貍作為道具。因為特別喜歡這種方式,我還跟小朋友搶著講了個真實的場景故事呢。
5
游戲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午餐時間到了。3個大小孩帶著4個小小孩,拿著LIya老師給的預算,在平平老師的帶領下到必勝客用餐。這個過程除了偷拍一張照片,我全程沒有過去孩子那邊,只是從平平老師那里知道大孩子還是很照顧小孩的。中間有個小插曲,東東寶貝的餐忘記點了,小家伙哭著來找媽媽,后經過協調,東東沒有在媽媽這里又哭又鬧,二是安靜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午餐結束后,小朋友們聚在中庭一起瘋玩氣球,無論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笑在一起鬧在一起,中間因為氣球破了還有小朋友傷心的哭,然后樂樂姐姐領著又去取了氣球回來。
最后我想說說煲湯,煲湯就是大家圍城一個鍋的形狀,以煲湯的形式做總結。顯然今天的煲湯做不了總結,煲湯成了小朋友的又一個有趣的游戲,咕嘟咕嘟咕嘟,大家咕嘟的還開心,小朋友要求在咕嘟一次,再咕嘟一次,然后跑到里面抱在一起成了湯料,一陣一陣的笑聲從“鍋”里飄出,比香味更吸引人的是孩子們的笑聲。或許要煲很多次,他們才能在這個游戲中開始表述自己吧。可是我們的時間已經接近尾聲了。大家在道別聲中約定下次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