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的形成通常跟家庭環境,童年經歷等因素有關。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經常被忽視、否定,或只有在滿足他人需求時才能得到關注和愛,便會逐漸形成討好他人的模式。
例如在家庭關系中父母一方過于強勢,孩子為了獲得認可而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去迎合父母。
在人際交往中,因為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害怕被群體孤立,促使個人通過討好別人來維系關系,以獲得群體的認可和保護。
一個人曾經經歷過情感創傷或被拒絕的經歷,可能導致他害怕沖突和拒絕,而選擇討好對方。這種討好他人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弱者思維的典型表現,一個人之所以會討好別人,本質原因就是不夠自信,不認可自己,認為自己在能力,財富,社會地位等方面低人一等。
也往往意味著沒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及自己的價值觀、對待事物的評判標準是由他人決定的。
想要改變討好型人格,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增強自我認知
你可能都不了解自己,你對自己的了解可能只是來源于別人的評價而已,但別人并不能真正的了解你。所以你要自己深入內心去挖掘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特點,有哪些優勢。
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放大這種優勢,而不要緊盯著自己的缺點。時刻提醒自己是有價值的,不需要通過討好他人來獲得別人的認可。
2、設定邊界
在人際交往中,要明確自己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事情。這可以讓你在面對他人的要求或者行為時,更清楚地判斷是否超出了自己的邊界。
當別人的行為或者請求超過你的邊界時,要勇敢地說 “不”,敢于拒絕別人。這可能會讓雙方感到都不舒服,但是要記住,只有堅持自己的邊界,才能讓別人尊重你,也才能徹底改變討好型人格。
3、多關注自己的感受
記住你的人生是為自己而活得,不是為別人而活得,做任何事要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優先考慮自己的情緒和需求,而不是總先考慮別人。
這個思維一定要轉變過來,多愛自己,多關注自己,多取悅自己,少關心他人。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和評價,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所謂自由,就是被他人討厭。
4、培養自信
多想自己好的一面,多關注自己的優點,你要絕對的相信自己,接納自己。通過積累成功經驗、自我肯定等方式提升自信,相信自己的價值。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沮喪,對未來一定要積極樂觀。敢于接受任何結果,人生沒有失敗,只有經歷和體驗。自信的人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更不需要他人的認可。
5、學會獨立思考
敢于質疑他人,不要聽別人說什么就信以為真,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只相信客觀事實,至于觀點聽聽就行了。
說話做事有邏輯性,看待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判斷。多閱讀,多經歷,多思考,形成一套自己的認知體系。
6、敢于表達
遇到問題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不要隨波逐流,遇事多為自己考慮。記住你沒有那么多觀眾,除了你自己沒有多少人在乎你,所以不要害怕丟臉之類的,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每個人的權利。
學會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逐步提高自己表達能力,你的才華才會得以施展。這個社會的殘酷的,資源是有限的,只有自己積極主動才能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7、學會獨處
強者都是孤獨的,獨處的時候能夠安靜專注地思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上,比如通過閱讀,學習來提升自己。
這樣能夠增強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感,當你自己足夠強大,有價值,也就不需要通過討好別人來獲得利益或者情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