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蔣勛細說紅樓夢”,聽到入迷,實在太好聽了!
1
初聽始于長途回家的路上,坐在副駕駛上一路聽,連陪聊天的“本職工作”都不顧了,服務區休息時聽,過年閑暇時聽、睡覺前聽、上下班路上聽、做飯時聽、飯后練習站立時聽......深深被蔣勛的淵博和人文關懷所吸引,紅樓夢在他的講解下變得如此豐富細膩,他講出了許多自己讀時忽略的細節和情感。
突增對這位老爺爺的膜拜,太博學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怎么這么大呢?若早點聽到他講紅樓夢,自己對文學的興趣會早一些萌發吧,從小到大我道聽途說到的《紅樓夢》被嚴重扭曲變形,直到去年在讀完吳軍老師《硅谷來信》的《紅樓夢》專題,才把紅樓夢前80回看完,啟蒙老師實在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2
以前聽到別人說把《紅樓夢》看到多少多少遍的時候,會很不可理解,需要看這么多遍嗎?到底好在哪里?這些問題在聽“蔣勛細說紅樓夢”的過程中都不答自解。
于是向周圍幾乎每一個親近的朋友、同學、同事極力推薦。相“聽”恨晚的遺憾,希望現在他們不要錯過,聽時能獲得如我一樣的驚喜和愉悅。只要耳機一帶上,連做家務都變得很美好。
3
最近近乎“癡迷”的狀態,在想為什么會被深深地吸引,吸引我的到底是什么?到底好在哪里?以前也聽過百家講壇劉心武講的紅樓夢,沒什么印象了。
目前聽到第25回,認為吸引我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蔣勛細說的視角,以符合年齡和身份的特性,設身處地地去分析每一個人物的行為及其背后的原因,讓聽者對人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領悟和寬容。
2) 年齡的界定,《紅樓夢》其實是寫青少年的一本書。小說里面,王熙鳳大概17歲,林黛玉進賈府時才12歲左右,寶玉大黛玉1歲,寶釵又大一點。這一群小孩住在大觀園里,就是一個青春王國。很多人物的行為從這個年齡去解釋就很自然了。
3) 忠于書本,所有的解讀都以書本為依據,真實可信。
4) 對細節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場景的解讀,實則包涵著曹雪芹的苦心;
5) 人文關懷,對人性的洞察、體諒和悲憫,體諒每個人物不得已的難處。
6) 對“不堪”或“卑微”或小人物描寫場景的細致解讀,體諒不被重視的人的卑微和委屈,如:賈瑞、薛蟠、金榮、金寡婦、璜大奶奶、李奶媽、賈環、趙姨娘....
7) 從美學的角度對各種描寫到的服飾、飲食、醫學、建筑、詩詞典故等文化知識的解讀、展開和延伸,雖然不能記住,但體驗到文化原來可以如此美~~
8) 對青春期心理和行為的解讀,對傳統儒家禁錮人性自由方面的反思。
其中有一點印象特別深刻,在講到賈寶玉喜歡吃胭脂時,說到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大家不可知道的“癖”。通常會被大人嘲笑或視為病態,但卻是他生命中別人無法理解的記憶。在小說中體現的是寶玉的“胭脂癖”,現代社會就是很多孩子的“奶嘴癖”、“小被癖”、“枕頭癖”、“吸手指癖”等。
聽到這里不自覺回想,或許自己長大的過程中也有過類似的“癖好”,也有被別人嘲笑過的經歷。成長是艱難的,原來嘲笑孩子的各種“戀物癖”是多么的愚蠢和殘忍,嘲笑和制止某種程度上是提醒和加深。
決定不會再去勸說和制止我兒子的“戀被癖”了,讓其自由生長,充分眷戀,自由完成這個過程。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懂得尊重個體的“癖好”。
4
蔣勛談到他讀《紅樓夢》,最早是十二三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的,至今已讀了二三十遍。 對他來說,《紅樓夢》就如同自己的生活,即使瑣瑣碎碎、點點滴滴,仔細看去,也都應該耐人尋味。待得讀久了,便會發現自己也在書中,有時候是黛玉,喜歡孤獨,有時候是薛寶釵,在意現實的成功,有時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計較細節…
所以,蔣勛講《紅樓夢》,就是在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會,是一個生命對其他生命的叩問和聆聽,很真實、很感性、很深刻,也很美。
林青霞把他當成唯一的偶像:“聽老師講《紅樓夢》的光盤,心里很安定,很容易入睡?!?/p>
聽《蔣勛細說紅樓夢》能聽出慈悲,對人性的洞察、體諒和悲憫,在觀自身、天地、眾生的時候,更多了一份領悟與包容。
優酷上可直接收聽,1-9回鏈接如下:
蔣勛細說紅樓夢講座(001回-009回)—播單:《蔣勛細說紅樓夢》—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如果你因為看到這篇文章而開始去聽《蔣勛細讀紅樓夢》,請告訴我,讓我也高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