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晚上八點,來自天南地北的一群人相聚在一個微信群里,開始學習微信公眾號的系統訓練。我想每個人來學習這個課程的初衷各不相同,但或許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公眾號有個更好的進步與突破。我和大家一樣,也是想做好自己的公眾號,希望有一天,和別人談起她的時候,能有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進入作業回答之前,想先和大家簡單的分享我和自己公眾號的故事,希望大家愿意聽我的分享。我的公眾號去年年底才剛誕生,出生之前,也是懷胎八月有余,為什么這么說呢?2105年年初因為工作原因,需要運營單位的公眾號,也是那時才開始接觸所謂的新媒體。于是,開始學習公眾號的文案編輯、圖片處理、排版等,每天下班的路上瀏覽同行業的公眾號內容,慢慢地,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份公眾號運營工作,它讓我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價值,也不斷在挖掘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但工作終究歸工作,時間久了,發現單位的公眾號因制度原因過于局限,所以心里萌芽了做個自己公眾號的想法。
2016年4月,想做自己公眾號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于是在微信上聽了一些與公眾號相關的免費課程,閑暇之余也會看看大號的內容,看他們是怎么排版的,文章風格是什么樣的,有什么地方是我可以學習的……關注的越多,就會在思考自己的公眾號要叫什么名字?我的用戶對象針對誰?我能寫什么等等問題。行動的拖延加那么點不自信和迷茫,到了2016年12月19號才去注冊個人公眾號——小小的館,我的孩子也就這么誕生了。
做這個公眾號的想法很簡單,一來是因為喜歡寫點東西,可以鍛煉寫作;二來是想同身邊的人分享生活中那些細小卻容易忽略的美好,比如一個故事,一份心情,一張照片……三是通過這個小館,讓大家來投稿分享生活中愿意分享的故事或照片。希望每個走進小小的館的人,都能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美好和溫暖。
好啦,這個作業主題進入的有點慢,希望大家不要嫌棄的我碎碎念,現在就正經的與大家分享課程心得。(不知道能堅持看到這里的有多少人o(╯□╰)o)
一、這次課程學到什么?有何啟發?
第一次這么系統的聽飛魚老師講解公眾號的定位,對于正在籌備公眾號的我來說受益匪淺?,F把所學和啟發分享如下:
所學:
(一)公眾號定位是要結合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進行。
(二)思考模式要轉變:從我要做公眾號轉變成用戶心智是怎么想的。
(三)定位不清晰的困擾:如用戶不知道怎么關注,沒有清晰推薦的動機。
(四)定位的特點:垂直細分、有差異化、結合優勢、市場機會、清晰明了。
因為有差異才容易被人記住,才具有議價能力,懂得不用自己的短板去和別人的長板比。所以要思考自己的優勢是什么?根據優勢做出選擇,從而與市場需求相匹配。
(五)如何描述你的定位:思考為誰解決什么問題?有何差異化?
(六)思考定位的產出:如為什么要做?給誰看?提供什么內容或服務?有什么差異化特點?滿足什么用戶需求?
(七)如何打造你的定位:
1、清晰表達、傳達定位;
2、文章風格符合定位(如文風、配圖與定位人群相符);
3、各種細節強化定位。
(八)好名字的要素有哪些:簡短、易理解、易被記住、能講故事、會被自然搜索。
(九)好名字的層次:一看就懂—>一解釋就懂—>不懂但好記—>不懂也不好記。所以要避免名字太長,或容易打錯字,生僻字等問題。
啟發:飛魚老師對于定位的層層講解和分析,能幫助我更好的去理解什么是定位,為什么要定位,要怎么定位,只有明白這些問題的所在點,才能給公眾號一個好的開始。
二、按照課程中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你公司或個人公眾號,有哪些新的收獲?
飛魚老師課堂一開始就提示大家說:公眾號定位是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優勢進行。比如知道自己喜歡閱讀和寫作,同時也能做些圖片處理,所以應該要利用這些優勢去做內容驅動,去做原創。
談到定位,老師說定位要清晰,要細分和差異化。目前想給自己公眾號的定位是原創文章分享為主,內容主要是生活中的“故事和酒”,另提供平臺與用戶互動,如文章或者照片投稿等。目前鎖定用戶對象是愛文字愛攝影的年輕職場人,結合自己身在廈門這個旅游城市的優勢,可以提供當地一些好吃好玩的分享。打算多圖文形式呈現。
三、你所知道的公眾號里,有哪些定位做得好的公眾號?具體好在哪里?
比如??吹墓娞枴磿械?。首先定位明確,就是提供好文好書給愛讀書的用戶;其次名字也是一看就懂,喜歡看書的用戶自然會推薦或關注。最后內容優質,文章內的插圖風格一致,其他欄目內容豐富,有好文分享,好書推薦或互動等。
還有個公眾號——手機攝影技巧,同樣的也是名字一聽就知道講什么,定位也明確,給那些愛手機攝影的人提供知識和點評,剛開始提供免費的攝影課程吸引粉絲,后期提供有價的課程讓大家報名參與,既吸粉又變現在。
PS:前面提到本人的公眾號,原本不想在這提出來,因為還沒有正式發布內容,只是簡單的做了個框架,但考慮到作業分析需要,還有可以讓大家幫忙看看名字和定位的關聯性如何,便做簡單介紹,歡迎大家提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