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的總合就是思維模式,它對人們的言行起決定性作用。
擁有固定型的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急于一遍遍地證明自己的能力,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懼怕失敗,恐懼別人的批評,只愿意承擔自己確定性的工作,而不愿意嘗試任何有挑戰性的任務,在一個固定崗位上干很多年可能也得不到晉升機會。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人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提升。他們不斷磨煉自己的職業技能,學習其它領域的知識技能,更容易成長為專業領域的專家或成為跨領域的斜杠青年。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更愿意的做確定的重復的事情,面對新事物往往缺乏興趣。他們喜歡看重復的老電影,喜歡玩固定的一兩款游戲,他們固守懷舊的情懷,卻錯過了無數新風景。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更愿意拓展自己的領域邊界,他們擁有旺盛的好奇心,總能發現生活里的新奇東西,獲得多種多樣的樂趣,也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希望自己的伴侶能不斷奉承自己,視自己為偶像。一旦伴侶反駁他的觀點,就會陷入爭吵,如果他的伴侶收入或社會地位超過他,雙方關系就會惡化甚至離婚。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希望對方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并不斷鼓勵、建議、促進自己改變和進步。與這種人成為伴侶,會獲得更多的包容,很少會爭執。他們會著眼未來,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遭遇意外,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也容易經受住考驗而不是一蹶不振。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常感覺沮喪,他們太關注當下的自己。腦子里總會蹦出“生活太糟糕了,我太不幸了”“那個人不喜歡我”“生活是不公平的,我的努力都白費了”。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加積極,他們的目光著眼于將來。他們會想“下次小心些,這樣糟糕的意外就可以避免”“我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總結失敗的經驗,下次我可以努力做的更好”。
你是否好奇自己擁有怎樣的思維模式?那么做一個簡單的測驗吧。下面四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更符合那一條?
1.你是某一種類型的人,基本沒有什么可以改變這一點。
2.無論你是哪一種人,你總是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既定類型。
3.你可以換一種方式做事,但決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質并不會真正改變。
4.你總是可以改變決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質。
這里面,1 和 3 是固定型思維模式,2 和 4 反映出成長型思維模式。你是哪一種呢?
實際上大多數人同時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不同的場合和面對不同選擇時,其中的一種思維模式會發揮作用。
當固定型思維占主導時,即使身居高位的成功人士,也很可能一敗涂地。比如艾柯卡作為克萊斯勒的CEO,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和挽回自己的面子,他更重視個人的公眾形象,更在乎股價和華爾街的評價,而不愿意投資設計新車和提高產能,把克萊斯公司勒搞到瀕臨破產,他自己也被趕出公司。
當成長型思維占主導時,即使瀕臨絕境的普通人,也很可能創造奇跡。演員克里斯托弗?里夫因為一場事故摔斷了脖子,醫生斷言因為脊椎和大腦之間的聯系被切斷,只能以完全癱瘓的狀態度過余生。里夫卻從未放棄復健訓練,五年后里夫能活動了,一開始只是一只手,后來是胳膊,最后整個身體都得到回復。里夫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還改變了科學對神經系統的整個認知以及對于其恢復潛力的看法。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想做什么都能成功嗎?難道人人都可以成為愛因斯坦、喬布斯?人人都可以在絕境中完美翻盤?當然不是。
成長型思維相信人類真正的潛能是未知的,也是不可知的;人類在經過多年的熱情、辛苦奮斗以及訓練后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成就,是無法預知的。但是人可以持續成長,可以變得越來越好。
人與人究竟為什么會有不同?基因的差異、原生家庭的差異、思維模式的差異等等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成就。我們的思維模式決定了,那些影響因素最終能發揮多大影響。幸運的是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
一起學習的同學,為什么畢業兩三年后境遇完全不同,有的人身居高位收入不菲,有的人在基層職位上碌碌無為?因為思維模式不同的兩人,在在面對相同的機會時,會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差距就在每一次思考每一次選擇后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