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底層邏輯》,關于如何挖掘和提升邏輯思維,有4句話很有用,分享出來。
1.證有不證無
證明一件事情真的“有”,那就舉例即可。
舉例:證明世界上存在黑天鵝和白天鵝,只要證明有人曾經真的看到過、摸到過就能證明其存在。
但是并不能因為你長這么大,沒見過黑天鵝,就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
事物之間的關系并非“非黑即白”,存在著博弈和多樣性。
2.以偏不概全
例如:一臺電視壞了,有人就說,這個品牌的電視質量真差。這就是以偏概全。
再如:你小時候很努力用功學習,考試成績總是很好,但一天你發現那個差生在社會磕磕碰碰好些年,過上了讓人羨慕的好日子,你就說努力學習沒用,這同樣是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的人,很容易忽略了概率的問題,把低概率事件當成了必然事件,卻不知道自己沒看清全貌。
而有一部分看上去有點傻傻堅持一件事情的人,其實是在做著長期正確的事情,不斷提升成功的概率,他們距離100%的概率越來越近,無限接近。
3.證有靠舉例
例如:證明中醫有效,那就舉例,誰,在哪里,在什么條件、什么病癥下救活了多少人、多少病例即可,只要事實發生過,就能證明存在。
不能隨便用一句話就說存在某個事情,必需跟著給出真實具體的例子。
例如,世界上有沒有既聰明又勤奮的人?——有,例如馬斯克、雷布斯等等,然后分別舉出他們的真實論據。
4.概全靠推理
要得出一般性結論,只能靠證明、推理。
例如:所有電器都需要消耗電能才能運作,而自行車并不需要通電即可運轉,所以,自行車不是電器。
因此,我們不要隨便以“所有人都認為……”、“是個人都知道……”等等的開頭,還是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去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