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Guinness,大家會想到什么?這間老牌的愛爾蘭酒廠,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有釀造機構,做為標志的豎琴罐裝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銷售。今天來談談這個酒廠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筆者小的時候,有陣子常留意電視上,報紙上報導的奇聞妙事,這些旁白標志著"XXXX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報導,總讓小孩子的我眼睛一亮"好厲害" "太神奇了"。長大了以后才知道,所謂金氏世界紀錄指的就是Guinness World Records,由Guinness酒廠于1954年出版,至今六十多年不斷更新各種破世界紀錄的人事物。這貌似與啤酒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啊? 原來啤酒跟這些紀錄之間,是透過吹牛逼相結合的,"喝啤酒" 時 "吹牛逼" 需要 "談資",當時聰明的Guinness酒廠就把這些世界紀錄收錄起來做成小冊子,給都柏林的酒客們當談資,反正聊得越多酒賣得越好。這真是個聰明的營銷策略,既能輔助主業又自成了品牌。
時間再進到筆者出社會不久時,當初的工作是在半導體公司里,專為工程部門服務的程序員。為了讓使用單位在生產線做實驗 / 看結果更加方便及有效率,我開發了許多相應的資訊系統。基于興趣及加深與使用單位的工作默契,特地去修了臺灣交通大學的工程實驗 / 工程統計研究所學分班。課程中學習到的一個最節省樣本、計算簡單及檢驗功效較高的檢驗手法名為 t 檢驗 ( Student's t test )。這個手法在各個科研領域的實用性有多高就不多介紹,t 檢驗的源起我們可以好好關注下 -- 投入發酵罐中的活酵母數量是控制啤酒成品味道穩定的重要因素,為了從擴培酵母的樣品中能夠有效推估出總體的酵母數量,二十世紀初在Guinness酒廠工作的釀酒師兼統計學家威廉-希利-戈塞(William Sealy Gosset)發現了小樣本條件下,“樣本平均數與真正平均數差”與標準差之間比值 t 的理論分布,t檢驗則是用 t分布理論來推論差異發生的概率。一切都得感謝Guinness酒廠在十九世紀末為了優化生產過程,提高產品質量而大舉招聘當時英國最好的高校畢業生前往工作。哪天筆者搞酒廠的話,也希望能夠有點科學,有點創舉。
Guinness酒廠有兩個品項的產品被收錄在BJCP風格指南中。 Guinness Draught (健力士生啤) 被列舉為15B.Irish Stout (愛爾蘭世濤) 的常見酒款,Guinness Extra Stout (US version) 被視為15C.Irish Extra Stout (愛爾蘭濃世濤) 的代表。但真正植入人心的品牌印象是Guinness Draught,顏色深黑,聞起來濃郁的咖啡味,有一層厚奶油般的細致泡沫,喝下去口感絲滑,Guinness like指的也就是具備這些特征。
會有這么獨特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觀及口感,皆得力于采用氮氣添加。一般啤酒內溶解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帶給啤酒涼爽以及殺口感,泡沫也較大較粗糙。 1954 年,健力士酒廠開始了這個項目:尋找一種方法讓酒吧侍者輕松便捷地倒出一杯富含泡沫的生啤,研發的方向就是將氮氣加入啤酒中。終于在1959 年,他們成功了,用氮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生產出第一桶健力士生啤。不同于二氧化碳,氮氣具有更低的可溶性,當壓力變小時會迅速脫離其溶解的液體中,形成細小的氣泡。一杯氮氣啤酒里面,大約產生 3000000 個氮氣小氣泡,這些小氣泡們帶來了高顏值及奶油般的綿密口感。在罐裝及瓶裝的版本中,Guinness也各自發明了能夠產生氮氣融入的小裝置,知名的健力士小球( Guinness Draught Widget ) 及較少人知的火箭魚鰭 ( Rocket Widget )。
近幾年來,長相及內涵相近于氮氣啤酒的飲料不斷出現。在咖啡類飲料有今年開始星巴克力推的氮氣咖啡,美國的精品咖啡鼻祖波特蘭樹墩城也推出了罐裝的氮氣咖啡在美國各地超市流通。茶飲料方面也有奶蓋茶與氮氣茶飲開始問世。可以預期的,國內氮氣飲品市場將逐漸起步,準備好迎接這波氮氣風潮了嗎? 喝的時候別忘記跟Guinness這個老前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