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清晨,空氣像是被水過濾了一般,裹挾著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徜徉在滿眼翠綠的校園,帶著不斷提升自我的要求,我們迎來了為期五天的項城市初中語文教師培訓。
開班儀式上全體教師起立,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給這次培訓增添了幾分嚴肅和儀式感。崔春堂校長從理念引領、隊伍建設、責任意識、高尚師德、終身學習、博愛之心等方面做了講話。緊接著高春峰老師代表全體培訓教師做了發言,說出了我們積極參加培訓,努力提升自我的共同心聲。然后,吳敵主任、單曉敏班主任對接下來的培訓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做了具體安排。
培訓伊始,崔春堂校長為我們做了《核心素養視角看語文課標》的講座。崔校長從課程和課程標準、課程改革簡況、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中如何落實新課標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地對課程標準做了通俗易懂而又貼近教學實際的講解。崔校長說:“語文課堂應該具有語文學科特點,不要把語文課堂變成思想品德課”如醍醐灌頂般解決了我對語文課堂中存在的疑問。
身負“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中原名師”“河南省名師”等各項殊榮的孟紅梅老師,為我們帶來了《把握教學設計策略,培育語文核心思想》的講座。孟教授高屋建瓴,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開始,提出了自己的語文教學主張:走向語文的原點與遠方:生活、生長、生命。生活:是教育教學的源頭活水;生長:是生本課堂的抽穗拔節;生命:是書香滋養的桃源洞天。是的,語文來自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孟老師真可謂是“傳道授業解惑也”,她的語文主張不僅給語文教師的教學指明了學習的方向,更給語文教師的人生設計了美好的軌跡。誠然,語文的功夫在課外,孟教授有一顆熱愛語文的有趣靈魂,是一位引領語文學習的有心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扎根,成長,結果。如是,新課標下,一堂好課的模樣;研讀教材的基本策略;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等這些決定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在孟老師抽絲剝繭的講述中變得清晰明朗了。愿我們帶著書卷氣,孩子氣,精神氣,幽默氣走向學生,走向語文,走進語文教學的新領域!
來自周口教研室的特級教師,張振海主任從學詩意義和影響開始,展示了詩詞的無限魅力。他幽默風趣,旁征博引,各種詩詞中的趣事、秘密娓娓道來不時贏得在場教師的陣陣喝彩;他知識廣博,治學嚴謹,一系列詩詞中的疑難問題在他的分析中得出結論,尤其是在詩詞的音韻方面,造詣頗深,為我們以后的詩詞教學清除了障礙,指明了方向,把我們推向了更為美妙的詩詞殿堂!
來自一線的孫淑敏教師深耕語文教學,在自己的語文田地里,用心播撒,傾力栽培。用心,用情,用力,用愛,可謂是孜孜不倦,筆耕不輟。用自己對語文的熱愛,用自己對教育的一片傾情,激發出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培養讀寫的習慣,鍛煉表達和書寫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把語文融入生活,在生活中突顯語文的工具性和實踐性。孫老師纖瘦的身體蘊含著對教育的無限熱情;文弱的語氣中洋溢著對學生滿滿的自豪;淳樸的話語中彰顯著平凡教師的偉大。推出我的五讀預習,養成閱讀習慣,堅持寫作練習,舉辦詩詞飛花令,關愛貧困學生,用自己的一篇愛心美文為學生籌得巨款,把即將輟學的病患學生推送到健康的校園生活……如果說孟紅梅老師給我們繪制了教師美好明天的藍圖,孫淑敏老師則用自己的足跡,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美好生活的路,這條路雖平凡但踏實溫馨,一路伴著鳥語花香……
7月18日上午的學習從鄧老師的展示開始。鄧老師內功深厚的朗讀給我們展示了優秀語文教師的素養,聲情并茂的歌唱拉開了我們今天學習的序幕,點燃了在場教師的學習熱情。
“名門之后”石主任、石校長,項城語文教師最親、最近的領導、領路人給我們做的《讓多文本閱讀在課堂上真實的發生》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深受啟迪!石主任追本溯源,從閱讀、閱讀教學和閱讀教學目標,閱讀的方法和閱讀的層次,什么是多文本閱讀三個方面,將多文本閱讀這一看起來有些遙不可及的理念抽絲剝繭,變成一項具體可操作的語文實踐,理論聯系實際,現實結合點評,對我們語文閱讀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石主任的語調平穩有力,不疾不徐,似乎一字字,一句句都能直擊我們的五臟六腑。石主任用豐厚的語文教學積淀,用一個個鮮活的我們熟悉的事例把我們領入精彩紛呈,令人向往的語文殿堂。詩人余光中說“漢語才是我們文化的根”讓我們用心耕耘自己的語文田地,充分感受語文的文化底蘊,守護我們文化的根。
18號下午,我們分別聽了蓮溪中學李永杰老師的《老王》和公園路學校石昕玉老師的多文本閱讀之《線索的作用》。授課教師精彩演繹了一場視聽盛宴。李永杰老師從讀,品,悟的環節展開教學,思路清晰,深挖主旨,語句精煉。有針對性的點評,如玉珠落盤般美妙的聲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昕玉老師雖然年輕,但是對課堂的駕馭可謂是輕車熟路,活潑俏皮的語調中透露出自信和沉穩,簡潔流暢的教學設計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一位位優秀教師妙語連珠,富有真知灼見的點評把會場推向了新的高潮。
19日上午,我們依次觀摩了來自正泰博文中學劉超老師的《觀滄海》和時永霞老師的多文本閱讀之《小人物的光輝》。劉超老師通過聽故事,知人格之美、多誦讀,悟意境之美、細品析,賞語言之美、再創作,展繪畫之美、學吟唱,享音韻之美這五個活動展開。用一個字來說我的感受就是真。真實的課堂活動,不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真心的繪畫品評,引發會場的陣陣笑聲;真正的課堂生成激發了聽課老師們強烈的好奇心。俄國杰出的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藝術作品永遠以真實、自然、正確和切實去感染讀者”。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課堂的本來面目,讓我們感受到了純粹的原汁原味的課堂教學。劉超老師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駕馭課堂的超高水平讓我們沉浸在開放性的課堂活動中,體味語文課堂的無窮樂趣。
時永霞老師圍繞《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這三篇具有相同主題的文章,培養學生深入分析理解作品主題思想的能力。課堂教學主要圍繞速讀文本,初識人物、跳讀文本走進人物、細讀文本,讀懂人物三個環節展開教學。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如果只用一個字評價時永霞老師的課那就是細。細在閱讀的指導,速讀、跳讀、細讀,每個環節的讀的方式都做出了細致的引導;細在標題的大小設置,縮小,正常,放大的字體使文章的主旨一目了然;細在課件中背景音樂的選取,開頭是“苔花如米小”的小,結尾時贊頌美好品質的光輝,與無聲處突顯著文章主旨。
兩位老師以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們展示了語文課堂的無限魅力。
之前經常在教學理論的書中背誦的“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從各個方面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理論在此次的培訓活動中得到了深刻的詮釋和解讀。
19日下午,在班主任單曉敏老師的有序部署下,小組內的主題沙龍活動如期而至。輸入才能更好輸出,輸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看,每個小組都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交流。討論中收獲的成果由發言人在會場進行展示。為了更好地提升語文老師的素養,加強小組內的學習交流,每個小組都準備了自己的拿手節目呢!
回顧幾天來的學習經歷不禁感慨:
進修學習會群英,
閱讀教學辟新徑,
精彩紛呈意未窮,
認定目標在啟程!
最后,讓我再一次對舉辦這次培訓的項城進修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一路的辛苦陪伴。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典雅大方美女班主任單老師,讓我們期待下一次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