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孟嘗君作齊國的相國,位高權重,養著三千門客,名聲顯赫。
一次,孟嘗君受命出使楚國。楚王對他的來訪極為重視,特意贈送給他一張象牙制成的床。這床雕刻精細,價值千金。楚王派了一個名叫登徒直的官員,負責將象牙床護送回齊國。
登徒直犯了難。象牙床體積龐大,不易運輸,一旦磕著碰著,自己即使賣了老婆孩子也賠不起。登徒直找到了孟嘗君的門客公孫戌,向他訴說了自己的困境,并且承諾,如果公孫戌能幫他推掉這份差使,他愿意將家中一把祖傳的寶劍送給公孫戌。
公孫戌求見孟嘗君,說道:“您的名聲之所以能遍及各國,是因為您扶危濟困,急公好義。人們感受您的恩德,稱贊您的清廉。現在您剛到楚國,就接受了這樣貴重的禮物,對于楚國這樣的大國或許還能應付,那些較貧窮弱小的國家,他們就不知道該送您啥好了。”孟嘗君聽后,覺得公孫戌的話很有道理,決定婉拒楚王的好意。
公孫戌大功告成,想到即將到手的寶劍,內心得意,舉手投足就顯露出來。孟嘗君察覺到公孫戌的異常,就把他招了回來,問他是怎么回事。為何如此高興。公孫戌沒有隱瞞,將與登徒直的交易合盤托出。
孟嘗君聽后,稍作思考,隨即在自家大門上寫下一行大字:誰能宣揚我田文的名聲,指出我的過錯,哪怕是出于私利,我也歡迎。”
綜觀孟嘗君的一生,雖然身居高位,卻誤國誤民,一心經營自己名聲和私人領地,荀子曾評價他為“篡臣”。然而,在虛心納諫方面,他所展現的胸懷氣度,他毫無掛礙的心理建設,可以說比漢文帝、唐太宗更為高明。
可見,即便是大奸大惡之徒,在他們身上,也有與眾不同的長處,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