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音樂魅力在于其古典主義、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恰到好處的融合,肖邦從古典音樂代表之一巴赫中學到了技巧,盡管他的音樂味道和巴赫完全不同,他又從莫扎特音樂,尤其從他的女主角高歌的聲樂中學到了華彩,來自人的內心聲音總是美的,我們不應懷疑,肖邦的浪漫主義尤其體現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比如二首協奏曲,他的浪漫不是為浪漫而浪漫,是一種被約束的深情和自然的歌頌,他的民族主義更不用說了,典型的是瑪祖卡,是波蘭民族力量、歡樂和憂郁并伴隨著舞蹈的結合,讓生活化為生命的頌歌,肖邦還是一個革命家,只是用他音樂來戰斗,他離開被占領的祖國波蘭,客居他鄉,這體現在他在知道祖國徹底淪陷時寫下的,充滿悲憤的革命練習曲,體現在第二奏鳴曲第三樂章的葬禮進行曲,祖國在音樂中幻滅而得已重生,肖邦只能在音樂的幻想中生活才得己擺脫痛苦的心情,他的很多曲子總是充滿回憶和鄉愁,用回憶來取代回不了家的"回家",最后把心臟送回祖國,在這里體現出尼釆所言:"音樂是毒藥,生命的安慰劑",他在他的第一敘事曲中表達渴望歷史中的英雄,來代領波蘭走向勝利,他堅信他的信仰,所以他是波蘭的革命家,只是用他的音樂,革命家總有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詩人特質,他的詩意就是他的獨特的超越時空的趣味,是生活的濃縮,例如肖邦夜曲第八首第一段中的欲言又止和尾段中的一步三回頭等,他的作曲缺少哲學感,這很正常,不象德國,波蘭歷史上不出哲學家,但是詩不是勝過哲學嗎?我們常講詩是上帝的手紙,而不是哲學,詩是上帝的禮物而哲學是國王的工具,詩才是終極目的,高低顯而易見,肖邦音樂充滿帶著歌唱的右手旋律,這也是詩意的佐證,難怪李斯特講他是左手作曲家,肖邦是最后一個旋律大師了,后來的大師如德彪西徹底拋棄了旋律,用和聲取代它,正如他講的:"大自然有旋律嗎?",可是心靈是有旋律的呀!肖邦的偉大不是單一的,他是歷史上唯一的集大成的作曲家,如果他僅僅具有某一特質,他仍然偉大,但卻不具有永恒性,他有跨越時空地域的永恒性,有其必然性!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聽到肖邦的音樂,世界上所有可以找到的音樂廳,家,舞廳,歺廳,商店、辦公室和大堂的背景音樂,甚至酒吧,肖邦就是肖邦,存在在一切有人的地方,肖邦的歡樂和憂傷就是你和我的憂傷。
不朽的肖邦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849年10月17日肖邦辭世,年僅39歲。我在時隔170年后的2019年10月18日翻開了這本《跟著肖邦游波蘭-...
- 肖邦 練習曲 “練習曲”原是作曲家們為學生練習某種演奏技巧而創作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據單一的音樂動機寫成的。這類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