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來推薦我喜歡的六本書,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發。
1《小王子》作者: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
十幾年前,隔壁一位上大學的哥哥送了我一本《小王子》,此后空閑時間便和我面對面坐著講玫瑰、麥田、狐貍、星星,他試圖激發起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最后終以失敗告終,沒有和公主在一起的王子無法打動我年幼的心,那本書后來被我扔得不知去處。
“如果你愛上了某個星球上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使沙漠美麗的,是你不知道它在哪藏著一口井。”“我就在繁星中的一顆上生活。我會站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微笑。當你在夜間仰望天際時,就仿佛每一顆星星都在笑……你——只有你——才能擁有會笑的星星……”
十幾年后,當我再次讀到上述句子,我不禁潸然淚下。
這些句子背后詩意又孤獨的氛圍層層包裹著我,關于愛、成長、責任、羈絆,這些人生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多年以后我終于讀懂了這本當年死都翻不下去的書,而此時我已不是孩子,再也無法重回那段曾經的歲月。
《小王子》是屬于大人的童話書,它讓每一個大人們都回想起來自己曾經也是個小孩。我始終堅信小孩子是不需要《小王子》的,因為每一個小孩都是小王子。孩子天真、單純,有著對世界最美好的想象與期待,而大人因為忘記了曾經是孩子這件事情,而變成了另一個星球的生物:國王、愛慕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這些人都是長大后的自己。
可怕的不是長大,而是遺忘。《小王子》足以令我們回想到過去,從而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希望。
2《島上書店》作者:加布瑞埃拉·澤文
《島上書店》是一本關于全世界所有書的書,寫給全世界所有真正愛書的人。這本書的書名吸引了我:曾經的我也一度幻想自己能夠在一座小島上,開一家自己的書店。我以為這會是一部不痛不癢的開書店指南,然而當我真的翻開它時,才發現完全不是我想的那回事。
主人公A.J.費克里和妻子在島上經營者唯一的一家書店,原本安逸閑適的生活在妻子的去世之后陡然直下,愛妻的離開讓A.J痛苦不堪,他開始變得潦倒,并且將自己孤立起來,甚至讓自己的書店任意荒蕪。戲劇化的事情發生在在A.J的書店失竊的那一晚,一個女嬰不知道被誰被遺棄在了A.J的書店里。倒霉的A.J不得不承擔起對女嬰的撫養,在女嬰瑪雅一天天的成長中,A.J的生活也發生著改變……所有對書和生活的熱愛重新周而復始,并且愈加洶涌。
這本書的封面上印著這樣一句話:“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是的,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人生會遇到迷茫、悲觀、失落,乃至絕望,但我們依然得繼續前行,與其沉浸在艱難和痛苦之中,不如懷著希望的心,踏踏實實埋頭生活,愛你該愛的人,做你想做的事,保持一顆柔軟的心,不要因為生活而讓這顆心變得堅硬,也許在猛一抬頭的時刻,發現原來陽光燦爛。
讀到故事的最后,我才終于明白《島上書店》的真正含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即使人生再艱難,我們也應該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讓我們自己成為自己的人生故事集。
3《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
不僅是一個關于友情、親情的故事,也不僅是一個人超越自己的故事,它是一個描寫在政治動蕩、種族沖突激烈的大環境下,小人物如何生存的故事。它是一部關于愛和背叛、愧疚和贖罪的小說。
12歲的阿米爾和他的小仆人哈桑是一對好朋友,他倆整天形影不離,直到有一天,阿米爾因為自己的懦弱、膽怯使哈桑遭到欺辱。之后阿米爾無法承受良心的譴責,漸漸和哈桑斷絕了來往。
小說著重刻畫了阿米爾、哈桑和阿米爾的父親三個人。阿米爾的父親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商人。他慈善,正直又充滿理性,他不僅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同時不忘造福他人、有益社會。在面對企圖欺負女同胞的俄國大兵時,為了這個素不相識的人,他不懼死亡,直面對方的槍口。
與他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阿米爾的唯唯諾諾和自私。在爸爸面對槍口時,阿米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未來。在自己最好的朋友遭到羞辱時,阿米爾逃之夭夭。生怕自己受牽連。盡管他在此之后飽受二十多年的心靈的折磨。但當他有機會彌補時,卻首先想到退縮。
作為阿米爾的仆人和摯友,哈桑善良、單純、溫順,為了朋友挺身而出,逆來順受。
直到二十多年過去了,阿米爾始終無法釋懷,最終他在良心的折磨下,突破了自己的弱點,用行動幫助哈桑的兒子逃離苦海,也實現了對自己的救贖。
所以,我們只有一輩子,別因為一時的懦弱,一時的貪生怕死,做出讓自己后悔的選擇。何況很多時候根本不會死,何況即使茍活于世,也會有一種叫“良心”的東西時刻帶給你折磨。
4《解憂雜貨店》作者:東野圭吾
“我的回答之所以發揮了作用,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有用。”
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這家雜貨店能幫你找回。僻靜的街道旁有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卷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絕癥,年輕女孩靜子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克郎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少年浩介面臨家庭巨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
他們將煩惱與困惑寫成信投進雜貨店,隨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斷發生。
他們彼此相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認真讀過《解憂雜貨店》的朋友,不難發現,五個故事中的人們,或陰差陽錯或命運安排,都是幫助與被幫助的關系。書中開始逃亡的三個人也因為善良與幫助,使之靈魂得到自我救贖。甚至包括即將因病去世,還在幫助別人的浪矢老板,也是在被幫助者的感謝信中得到了最后的安慰和釋懷。
我覺得這本書最好的詮釋了“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正因為他們的善良,他們相互幫助,才體現出各自的價值。相助是一個輪回,無論出于什么目的的出手相助,只要用心和真誠,到后來都會實現自我的救助和靈魂的升華。
5《千只鶴》作者:川端康成
菊治與文子的相愛注定是一種傷害。在一起的兩個人都不能談起父親母親的事,這樣的兩個孩子會幸福嗎?
文子寫信給菊治,她想念著他,所以才逃離他。她說想念的時候,其實已經與內心的他分手了。正如文子信中寫:“我思念你,為了同你分手,才來到這高原和父親的故里。”文子很明白她思念著那個人,自己的內心會不安會懊悔。
菊治優柔甚至帶著懦弱,不停地追逐著文子,而且時常覺得自己是悲傷甚至依附著罪惡感。他看到文子給她的信件后尋找了一年半卻毫無音訊,不得不放棄。
文子善良但卻理智過來,在認識自己墜入受到道德與心靈責譴的愛情時,卻理智的選擇離開。而不是在后悔中墮落,不是去傷害彼此。
其實,文子愛上了一個不能愛的男子,她非常明白,他們不能去相愛。她離開了,讓菊治最后從罪惡中驟然清醒過來。她的離開,既成全了菊治,也拯救了自己,然后在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祈禱著菊治的幸福,自己也在父親曾經的故鄉煙云里,重新開始。
菊治后來把文子給他的信件焚燒了,經過了一年半的尋訪,當初炙熱的情感也會變淡,他也清醒過來。其實,菊治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總認為“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愛而不得,所以急切追求。這種感情得不償失,會使我們陷入痛苦而無法自拔。文子始終清醒著,最后果斷的離開,這點很讓我佩服。
還好,最后菊治也明白過來,與新婚妻子雪子相濡以沫。雪子,那個開場露出帶有千只鶴圖案的包袱的少女,冰清玉潔。她很包容菊治,即使后來菊治跑去尋找另一個女子,她知道但是很理性,雖然哭過,但依舊用自己的包容接受著菊治。冰清玉潔的少女,她該有自己的幸福!
看完《千只鶴》,總會被作者筆下敘寫的日本文化生出幾分向往。總會被川端康成筆下描寫的那種纖細的美感吸引。盡管語言常常帶著悲哀的調調,但卻把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表現的淋漓盡致。然后久久,無法釋懷。也許正是這種纖細哀傷的“物哀”美,才更讓人流連忘返吧。
6《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
它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也是他的遺作。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人間失格》里,主人公葉藏膽小懦弱,懼怕世間的情感,不了解人類復雜的思想,也無法融入人類世俗世界,他只好通過不斷搞笑取樂別人,隱藏真實的自己。后來發現飲酒作樂似乎更能逃避這個世界,于是終日放浪形骸,通過酒、藥物、女人來麻痹自己,最終走向毀滅。
他被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終其一生都在自我厭倦下尋求愛,逃避愛,逐漸喪失愛與被愛的能力。我總覺得葉藏最終走向毀滅與其父親有很大關聯。他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葉藏的那種悲觀、脆弱、敏感,表現出來的一切都顯得他那么膽小。書中有句話說:
“膽小鬼連幸福都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他周邊的人,如永遠鄙視他又和他相處的堀木,如偽善卻又不想承擔責任的比目魚,如他父親表現在人前人后的兩面性以及從小欺負他的那些仆人們等等,書中寫:
而那些相互欺瞞卻又過著單純、明了生活的人,抑或相互欺瞞卻又胸有成竹地面對生活的人,著實令人費解。人類終究未能讓我明白其中真諦。若我能明了,或許就不必如此地畏懼人類,也不必竭力討好眾人,更不至于與人類的生活對立,夜夜遭受地獄般的苦難。
這本書,其實就是作者的自傳體,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借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作者寫完此書后不久,就自殺了。全文讀起來,異常滯澀苦悶。
我想說的并不是給讀者提供消極思想,木心說過“悲觀是一種遠見,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我們看到別人的絕望與悲觀,看到生活的最低點,反而會審視自己,積極生活,更加珍惜眼前。希望我們都不是書中的膽小鬼,希望我們勇敢的努力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