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三年(1660年)六月,順治帝下旨準備冊立東西二宮皇妃,西宮皇妃的人選就是順治的最愛董鄂氏,她入宮之后被封為賢妃、西宮妃,僅過了一個多月又晉為皇貴妃,開啟了她和順治生生死死的愛情故事。
東宮皇妃的人選原本是清初已故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孝莊文皇的養女孔四貞(她也是清朝唯一的漢人格格),但孔四貞稱父親生前已將她許配給偏將之子孫延齡。因此,不得不另覓她人,最后選中了吏部侍郎石申之女石氏。同年丙申,石氏以福晉的身份入宮,賜居永壽宮。順治時后宮制度還不完備,雖然福晉位份比妃位低,但比小福晉和格格之位高。石氏也是除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皇貴妃董鄂氏和靜妃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廢后)之外,位分最高的人了。
而且石氏一家完全是不在旗的漢人,她的祖父石維岳曾做過明朝某省副史,為人正直。據說有一次,某位王爺的手下將王爺毒殺,反誣陷是王妃所為,這位官員還買通了巡撫、巡按等人,給王妃定了罪,但石惟岳卻力排眾議,最終為王妃洗雪冤情,石惟岳因此名聲遠播,傳為美談。明朝滅亡后,石惟岳一家歸順了滿清。石惟岳的兒子石申在順治年間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后任吏部侍郎。也就是石氏的父親。
順治納“漢官女”石氏為妃,更多的是為了拉攏漢人,為了實現他心中“滿漢一家”的政治策略。當時他的眼里心里只有董鄂妃一人,對這位石氏自然沒有多么寵愛,更多的是恩待和禮遇。他特意下旨,準許石氏在宮中穿漢服,并將石氏的母親趙氏封為三品淑人,允許她可以乘坐轎子進入紫禁城。
康熙六年(1667年)十一月三十日,石氏病逝,年齡僅25歲左右,康熙追封為皇考恪妃,下令輟朝三日,并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然后將其初葬在薊縣黃花山下的悼妃園寢中。
悼妃,順治生母孝莊文皇的侄女,繼后孝惠章皇后的姑姑,也是順治帝的表妹。年幼入宮,待年宮中,未行冊封,于順治十五年三月初五薨。順治追封為悼妃。
康熙五十七年,清朝第一座皇后陵也是順治帝的妃園寢后孝東陵竣工,孝惠章皇后入葬陵寢,隨后,恪妃石氏隨貞妃、悼妃一起入葬孝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