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季互加勇氣讀書會的打卡我已全部完成,到今天為止在第一季小打卡完成23天,第二季打卡鴨完成21天,一共44天的讀書打卡伴我度過了這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生活。本已完成任務,不用再讀書了,但是又習慣性地拿起書,繼續研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第六個習慣: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尋求第三條道路
不同層次的交流,也影響著相互依賴的人際關系,文中是通過一個例子闡述的。我想如果他們之間的情感賬戶余額很多,彼此有充分的信任,能夠開放式溝通,并奉行雙贏模式,相信有更好的可以互惠互利的第三條道路可走。余額充足的情感賬戶、雙贏模式、先理解別人的原則,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就是實現創造性統合綜效的理想環境。
圖片發自簡書App
消極協作減效
尋找第三條道路需要從非此即彼的思想中走出來,實現重要的模式轉換,前后結果天差地別。那么,要實現人際關系中的統合綜效,關鍵是首先實現個人的統合綜效,個人的統合綜效,在前三個習慣的原則中都有體現,這些原則賦予人們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變得開放、坦率、不懼風險。只有將這些原則內化,我們才能有雙贏所必須的知足心態,才能真正做到知彼解己。
尊重差異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和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特別喜歡文中的這句話“自以為是的人總以為自己最客觀,別人都有所偏頗,其實這才是畫地為牢。反之,虛懷若谷的人承認自己有不足之處,而樂于在與人交往之中汲取豐富的知識見解,重視不同的意見,因而增廣見聞。
化阻力為動力
在互賴關系中,統合綜效是對付阻撓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途徑。以習慣四為目標,以習慣五為技巧,你習慣六為交往方式來應對阻力,你就能夠營造出一個讓所有家人都暢所欲言的環境,他們在得到自由的同時,也吸收了新的思想,這些都會促成阻力向動力的轉化。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