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效率的小幅提升,可能只需要掌握或改進一個新方法、新技巧就可以;如果想要有大幅度的提升或質變,一定會涉及對自己底層認知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就觸及一些更本質的問題:你相信什么,你如何看待你與這個世界的關系。
底層心態之一:綠燈思維
更高效的學習,來自更合理的學習方法假設。如人們所持有的兩種觀點,整體理論和漸進理論。整體理論將學習成敗歸結于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能力水平。而漸進理論則不同,它更傾向于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采用正確的訓練方法,新手也能成為大師。。大多數人都持整體理論,以致于他們無法突破學習的瓶頸。
影響學習效能的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就是:習慣性防衛。當我們感到自己的觀點受到挑戰時,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對方的挑戰是否合理,而是排斥對方的觀點。產生習慣性防衛的原因是“基本歸因偏差”。如果觀點不一致或者有沖突,不是我錯了,而是你錯了。聽不進別人的觀點,書上看到與自己相背的觀點就一概否定。在知識而非體力占主導的社會中,這種根深蒂固的防衛習慣會不知不覺地阻礙我們成長。其實有習慣性防衛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習慣性防衛而不自知—那就會陷入無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那如何才能減少習慣性防衛呢?當我們遇到新觀點貨不同的意見時,想想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么用它來幫助自己,也就是所謂的綠燈思維,而非消極處理,準備防衛。真正做到綠燈思維還必須建立一個更基礎的認識,那就是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我們會把別人對我的觀點的質疑,理解為對我們自己的否定,從而無法接受別人的觀點以此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底層心態之二:以慢為快
想要快速成長,僅僅有積極的態度還不夠,還要解決另一個問題:具體執行中的心態。我們之所以想要快速成長,就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變化得越來越快,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大多數人都一心求快。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快,是“以慢為快”。
真正高效的學習,其實是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有了對重要的、核心知識的深刻理解,我們才能運用起來游刃有余。你只有在此前花真功夫死磕了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那些知識阻塞,才能在之后的書籍中讀出作者想寫而沒寫的,作者沒寫而應該寫的;在哪些觀點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哪些理念其實是換了一個樣子的包裝?哪些外套其實別人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同一本書讀出不同的感覺,讀出不同的意味,看見別人看不見的關系。
以慢為快的第二個認識: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找自己不明白但重要的問題閱讀,就是一種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的例子。同樣,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啟發的觀點和自己沒想明白的問題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總結一下,掌握臨界知識,首先要在學習新知識時有綠燈思維,而在具體學習時,又要以慢為快的心態,把慢功夫用在真問題上,比如學習掌握臨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