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浩浩蕩蕩剛過,鳥巢半馬還未開始。大家都開始關注馬拉松這項運動,越來越多的人也投身其中,參與到馬拉松這個項目里面。然后面對42.193公里,作為第一屆奧運會的長度,以及的得知馬拉松這項運動起源的人,不免要問上一句,為啥要用跑的?騎馬不是更快么?
背景
希臘波斯戰爭(公元前492-前449年)中,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進擊阿蒂卡,在距雅典城東北的馬拉松海灣登陸。雅典軍奮勇應戰,在馬拉松平原打敗波斯軍隊。史稱馬拉松之戰。為了把勝利消息迅速告訴雅典人,希臘派長跑優勝者菲迪皮茨(Pheidippides)從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廣場(全程42.195公里),只說了一句話:“我們勝利了!”。便體力衰竭倒地而亡。而其奇跡光榮的功績而成為希臘的民族英雄。
長跑是他的職業
菲迪皮茨是非常擅長于長跑的,而且他的職業就是當時的傳信員。他的職責就是用長跑來傳遞消息。甚至在當時,有些傳信員,無需參加戰斗,就是專門為了傳信的。所以,戰斗完了立刻派他去送信。
用馬其實也是蠻復雜的
大多數之所以認為需要用馬,可能有這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這么一個概念。這個速度,且不說是文學作品,稍有夸張,最重要的其實這不是單人單馬的速度,而是一個以馬為基礎的系統的速度,也就是要沿途設有驛站。馬的耐力不足,24小時最多能夠跑400華里即200多公里。驛站是利用馬匹的短距離高速沖刺,平均每20-30里設一個驛站,驛站養多匹更換的馬,可以利用馬匹的短距離高速沖刺速度不斷換馬運送信件。中國古代官方的急件,有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幾個不同級別,據我所知,八百里加急是最快的,一路上換人換馬的運送急件,一整天不過800里。而這一整天時間,至少要換15次馬,5次人。當時,希臘并沒有這樣類似的系統。
40多公里馬不如人
在這個距離,馬居然不如人類。事實上,還不用來這40多公里,即便是在更短的距離35公里左右,馬就已經開始不如人類了。在英國,每年都有一項運動叫做Man versus Horse Marathon, 姑且叫做人與馬的較量吧,用的距離是22miles,差不多35公里。從1980年開始,每年都比賽并記錄。
在2004年的時候,也就是第25次,人與馬的較量,人類首次贏得了這項比賽。最快的馬Zoe White on Kay Bee Jay用時 2:07:36,最快的人Huw Lobb用時2:05:19,以不到2分鐘的優勢勝出。在整個1980-2016年的比賽里面,人類其實只贏過2次,一次就是在2004年,另外一次在2006年。但是,這個比賽,實際是小于馬拉松的距離,而距離越長,實際上越是對人類有益的。
人類在長距離奔跑時是自然界的佼佼者
四條腿的在長距離奔跑中,沒有能跑過人類的。甚至在整個自然界中,長距離奔跑的能力,人類也是首屈一指。平時大家能想到的動物,羚羊,獵豹,馬,狗都是在短距離沖刺的時候有很大的優勢。這些動物,在長距離奔跑時,尤其是到了10-15公里以后,因為身體構造的限制,很容易熱中風。其次,人類是直立奔跑的動物,在跑步過程中,雙臂的擺動非常節省能量,有助于保持穩定的速度輸出。兩條腿的人類,在加速的過程中慢于四條腿的動物,但是雙臂的擺動,在保持速度方面非常有優勢。
長跑在自然界不存在
長時間保持高速度這個事情在自然界中根本不成立。所以人類當然是自然界中長跑最好的了。因為,沒有哪個自然界中的動物能夠并愿意參加長跑這項運動。沒有哪只獵豹就看哪個羚羊不順眼,一追追個幾個小時,非要逮到它不可。通常情況,是在一群羚羊中,找些老幼病殘的,幾分鐘發起攻擊迅速搞定。畢竟吃飯這個事,要挨上幾個小時的確是挺痛苦的。即便是狼群,這種有耐心的動物,也往往是潛伏的時間長,最后沖刺也就是幾分鐘的事兒。
長時間高速度,這個事兒,目的行和計劃性要求都非常嚴格。如果不是刻意而為之,任何的動物平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所以也就是人類才能干得出來。能夠跑完馬拉松的人,都是需要提前策劃,準備,練習很長時間,才能最終成功的跑完全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對自我的控制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什么不先騎馬再跑步?
上面解釋了整個長距離平均下來,的確是人有優勢。可能還有些小伙伴有這個疑問?那么為什么不先騎馬,然后再跑,不是更快么?
這個問題可能只能靠猜測了,只要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
1. 當時希臘并沒有騎兵,少數馬匹歸長官所有。而且剛剛戰斗結束,人困馬乏,又都是長官才有馬匹,自然不會騎長官的馬去報信。
2.前面說到傳信人員可能不需要參加戰斗。也就是菲迪皮茨可能沒去參加戰斗,只等領傳信的任務。其他同伴浴血奮戰,自己不用參加。贏了之后,還要騎長官的馬,再加上自己專職傳信員的身份,如果這個時候騎上馬去報信,感覺怪怪的。
3.勝利的事情,的確是讓人太興奮了。菲迪皮茨本身就是以擅跑著稱,根本來不及想太多,拔腿就跑,報信心切。畢竟后面,把自己累死了,也應該是這個原因,太過于心切把消息傳遞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