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小蝸牛成長記
? Z483貴州省六盤水市實驗小學三(3)班顧雅月
顧雅月小朋友是我們家的二寶,中年得女媽媽不勝歡喜,爸爸視如掌珠,哥哥對她也是寵愛有加。全家人好像約好了似的,都很樂意給妹妹打造一個輕松愉快、無憂無慮,充滿歡聲笑語的童年。
乃至進入小學后,我才赫然發現嬌寵著長大的女兒,在語言、計算等方面的學習已經遠遠落后于同齡人。我經常在反思,或許正是這種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散養方式,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一年級,有的同學能用拼音閱讀故事,我的女兒才剛剛接觸a、o、e,別的孩子已經能夠寫出簡短的看圖說話,而我的女兒,甚至連一句囫圇的通順語句都寫不出來。
眼看別人家的孩子都贏在起跑線上,而我的孩子明顯輸在了起跑線。說心里話,很多時候我根本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難道我心愛的女兒,竟然會遭遇尚未起飛,就要折翼的困局嗎?
面對女兒進展緩慢的學習狀態,憂心忡忡卻又無能為力,過去的兩年里,我時常被焦慮、浮躁等不良情緒包圍著。曾經親密無間的母女,幾乎是無法避免的陷入了惡性循環的陪讀怪圈!
網上流傳出一份“給陪讀媽媽的書單”,簡直就是我們的生活寫照:第一階段《親密育兒百科》、《孩子你慢慢來》、《讓孩子自己做主》,第二階段《莫生氣》、《佛經》、《老子》、《論持久戰》,第三階段《心臟病的預防與防治》、《高血壓降壓寶典》、《強迫癥的自我恢復》,第四階段《活著》
很不幸,我已經奔跑在第二階段,即將踏上第三階段的征途,而幸運的是,任何困難、瓶頸總會找到一個突破口。
班主任張艷老師帶領全班同學參加的“書香伴我成長,班班有讀”活動,就是我們要找的突破口。
“班班有讀”這樣新穎的共讀活動,對于全班同學和家長來說都比較新奇,在張艷老師的帶領下,女兒努力跟上老師同學的步伐,走過了認為最艱難的起步階段。
剛開始,小家伙并不樂意額外增加出來的功課,對她來說每天必寫的共讀體會、大花臉、魚骨圖,都是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共讀第一個星期,女兒看到我每天辛辛苦苦給班上孩子們做美篇,她對閱讀活動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后來她又發現,媽媽做的美篇里更多的是在展示其他孩子,她竟然每天都來檢查我手中的美篇作品。
為了自己的身影和學習成果,更多展現在媽媽制作的美篇里,我親愛的女兒,用她的那蝸牛似的爬行速度,緊趕慢趕始終跟在大部隊后面,努力趕超其他同學。
第三期共讀書目是《豆蔻鎮的強盜》、《尼姆的老鼠》,女兒對這兩部國外經典作品最初是視為洪水猛獸的,朗讀起來磕磕巴巴,更別提寫共讀體會時的焦灼與不耐。
第三期結束后,高天鶴同學的美篇被公眾號全文采用,張老師隨即在班上公布這一喜訊,女兒回來問,為什么媽媽做的美篇沒有被公眾號選用,那時我告訴她:高天鶴同學獨立完成閱讀、大花臉、魚骨圖……她那么勤奮,對其他同學有帶動作用,公眾號肯定選她呀!
接下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了,女兒為了自己的美篇出現在公眾號里,居然咬著牙每天堅持寫體會、做大花臉、畫魚骨圖,天天都主動提醒我,記得幫她報名在群里朗讀故事。
就這樣,小姑娘在與同學們共讀分享的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競賽拼比中共讀,在共讀中成長進步。
不知不覺,親愛的女兒早已擺脫以前回家只想看電視追劇,玩的不亦樂乎的不良習慣,轉而能積極配合各學科學習。
參加“班班有讀”活動,能使女兒發生這么大的改變,不得不說這是主辦方及張艷老師給予的厚饋,為此,特地為女兒制作了美篇專輯,以記錄她這一段難以忘懷的成長經歷:https://www.meipian.cn/v1bxv74?v=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