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某Z上學期學有篇課文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自小也獨愛蓮,或許是因為生在六月,花性屬蓮吧!記得小時學國畫那陣,最最喜歡畫的就是蓮花了。用蘸足了清水的毛筆,輕點下色盤上的玫紅,瞬間那紅順著筆毛攀了上去,然后用力在白紙上點下,一片由深至淺的蓮花花瓣就成了......每次喜歡畫上含苞待放及完全怒放的各一朵,再配上羅盤狀的綠葉,點上一兩只嬉戲的蜻蜓或是蝴蝶。美美得,不小心還得了老師的表揚。
? ? ? 朋友圈有朋友發了川大的蓮池照片,看得我和小Z口水滴答,計劃上完輔導班之后一定要去趟。
? ? ? 終于等到了這天,我倆因懶得轉車而放棄了涼快的地鐵,62路也就半個小時路程,一會兒就到了。
? ? ? 一百多年歷史的名校,那標志性的紅色大門赫然出現在了我們面前,在繁華的一環路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 進了大門,映入眼簾那妖艷的蓮池讓我們完全忘記了40度?的炎炎烈日。小Z興奮地跑來跑去,取景拍照著。而我,微笑隨著,拿著相機,拍他。
? ? ? ? 生于泥潭,卻挺直于水面,面以世人無染一點泥土的翠綠和艷紅……這濁中自清,傲芳群雄是經歷了何等的堅持和蛻變?低調的圓盤中那抹妖艷的紅,在經歷短暫的驕傲和張揚之后,又淡回那一片綠,漏斗狀的蓮蓬害羞地藏于綠葉之中,沒了棱角,像極了才華橫溢卻淡泊名利而隱士,安靜等待著伯樂的采摘。
? ? ? ? 這讓我聯想到近日在讀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曾國藩從平凡“愚鈍”到后來名臣良將一代大儒,在“淤泥”的封建腐敗的清朝里游刃有余,由俗世草民蛻變成儒家圣人。先立志,實行,再恒之,嚴苛地對待自己,才得以成就其志向。這等的蛻變,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堅持,直至生命燃盡,得以流芳至今。
? ? ? ? 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