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是應該多讀一些書籍的,特別是一些教育名著。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初讀了一下被譽為教育名著的盧梭的《愛彌爾》,這本書的確吸引了我。
盧梭塑造的愛彌爾,既有哲學家的頭腦,又有勞動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具有不為社會和環境所歪曲、不受習俗和偏見支配的人性,擁有人與生俱來的自由、平等、純樸、良知和善。書中盧梭號召教育以培養自然人為目的,并不是培養不顧社會關系而孤立存在的人,實際上,他認為“要兼濟天下,對同胞要盡公民的義務”“善良的人應該為別人樹立榜樣”等等。
盧梭的《愛彌爾》,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對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來我堅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幸福。
我從《愛彌爾》中得到的一些啟示:
首先,要把“人”做好。對于“人”字總要一筆一劃,用心的去書寫,用敬畏的心,約束自己的行為。未必人人都是定國安邦之才,但都曾有最最干凈美麗的心靈。做善良、誠實、正直、寬容、謙慎、樂觀、智慧、有志向的人。要是諍諍鐵骨,站著是一豎,倒下是一橫。社會渾濁,謊言欺騙充斥我們的身邊,但只要做到自己不說謊,不違心,問心無愧的活著才是最安心的。靠謊言和花言巧語活著,悲哀啊。社會中充滿了競爭,有自己的志向,堅毅、執著、樂觀、智慧,才沒有遺憾,走得踏實。安心踏實的生活才擁有生活的幸福。
其次,心存感激。當我們的頭腦空下來的時候,多去想想別人對我們的恩惠,記住別人的好,忘記別人的壞。感激別人對我們的付出,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周圍的人都在呵護自己,想不幸福都難。真正最幸福快樂的人是看不到世間其他人的惡的。如果只是生活在懷疑中,總覺得別人時時處處在做什么不軌的事情,那么玷污的首先就是自己的心靈,只有臟的心靈才總是看見臟的東西。當我們的頭腦空下來的時候,多去想想我們的工作,工作是勞累的,但工作是幸福的。社會中有很多沒有找到工作,也有許多人失去工作,能有一份工作是幸福的,我們可以通過這份工作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工作是幸福之源。工作的本身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工作的報酬能給我們帶來溫馨,富足的生活;工作的業績能給我們帶來榮譽和鮮花。誰真心對工作付出,誰就能收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