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知行合一,教師骨骼里的“鈣”
今天,在專題培訓現場,來自各地的幼兒教師聚集一堂,研討著感興趣的專業話題。
?主辦方在飲水器旁放了一盒速溶咖啡和紙杯,為需要的老師解乏助趣??墒?,半小時之后,當再次去倒水時,我看見飲水器周圍一片狼藉:咖啡紙袋、紙杯混合著散落在小桌和廢物簍外,端端正正擺在小杯里的倆只小勺,也帶著咖啡漬跌落在桌上……
? 我哀傷地想:這些老師帶班的教室會是怎樣的?孩子在這樣的教師教育下,行為品行會是怎樣的?
? 哦~先稍慢在內心吐槽:實際上,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常,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言行不一。
? 春游的草地上,孩子盡管簡餐卻也興奮。老師叮囑:吃飯時別說話??墒牵慌缘睦蠋焻s說笑著、合餐著。
?學校的樓梯里,孩子盡管走路卻也興奮。老師叮囑:上下樓梯要靠右??墒?,一群老師卻左右隨意著上下樓梯。
?明亮的教室里,孩子盡管在桌椅間移動卻也興奮。老師叮囑:小椅子要兩手搬動??墒牵蠋焻s一手拖過椅子。
? 飄香的餐桌上,孩子盡管以“食”為天卻也磨嘰。老師叮囑:蔬菜營養好,一定要吃完??墒?,老師的餐盤里卻總剩下飯菜。
? 于是,孩子們終于帶著疑惑看向我們。
?孩子不相信我們了,因為他們疑惑我們的承諾不一定會兌現;孩子不遵從我們的教導了,因為他疑惑我們的教導連我們自己也不一定會重視;孩子不親近我們了,因為他疑惑我們的世界也不一定美好。漸漸的,孩子變得和我們一樣,可以說教卻無法踐行、可以標注卻無法度量、可以煲湯卻無法恩澤他人。
? 這樣,教育的效率可想而知。
? 當我和老師們探討這個問題時,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個“人”的修養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專業問題。可是,當一個“人的修養”妨礙了一個“教師育人”,那么,這已然成為教師的專業問題了。
每次上下班回家路上,會一路碰到在我園就讀的孩子,每次看到孩子們,我都會親熱的和他們打招呼,笑臉相迎,會與他們聊天。這時,身后飄來友善的贊美:“雷老師,真是好老師!”
? ?瞧!日常生活中,我只是表現出一個“人”的好素養,卻呈現于人的是一個教師的好形象。尋常師幼的相處中,我只是表現出一個“人”的好行為,卻身體力行的教導了孩子的好習性。
? 因此,直覺行動和具體形象的孩子中,我們潛移默化的身教遠勝于我們喋喋不休的言傳,我們美好的表現遠比我們的訓誡有效。
?所以,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可否為自己規劃一個小夢想:做一個有修養的社會人。我們會發現:當我們輕輕說話時,孩子一定是寧靜的;當我們盈盈笑容時,孩子一定是陽光的;當我們謙謙待人時,孩子一定是有禮貌的;當我們有條不紊時,孩子一定是整潔漂亮的。要知道,只有當你說“謝謝”,對方才會回應“不用謝”。
? 未來,愿你我,成為纖纖淑女和翩翩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