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成長,同時還能成為棟梁之才,長大后有出息,為祖國爭光,或者成為一名佼佼者,讓自己為之驕傲,自豪。
每個父母都有所期待,但都不敢奢望,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培養,不知道究竟怎樣的培養才能讓孩子發揮他的才能,確定未來就能為國爭光。
如果你剛好是一位父母,也剛好有這樣的疑惑,那么我建議你看看這本書《思維的囚徒》,或許這本可以給一些啟發。
了解之前我們先來聽一下這個故事:上海有一個王阿婆,她從外面撿回來一個兒子,盡心盡力培養這個兒子,供他上大學,供他考研,供他讀博,要說博士畢業后應該是發揮才能的大好機會,不說必須要為國爭光,最起碼再自己研究的領域能奉獻一二。
但遺憾的是,這個兒子并沒有過上人們期待的生活,反而活得很窩囊。博士畢業后他就回到了家,每天就是上網打游戲,也不出去工作,更沒有一點點收入,所有的生活支出都是靠王阿婆的退休工資。
有記著采訪到王啊婆,從她的教育觀念中我們可以知道,她讓這個兒子把學習當成了生活中唯一的事情,她的觀念告訴兒子,你只要好好念書,長大了一定會有出息。
然后剝奪了兒子接觸生活的一切機會,就知道學習,是一個學習的機器,完全和生活脫軌,雖說是少了很多生活中的麻煩,但是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生活體驗。
所以博士畢業沒有書可念時,兒子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什么,好像自己一無是處,便開始放縱自己,過上初中生叛逆期的生活。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王啊婆怕兒子不能生活,把自己名下唯一的房子都過戶給了兒子,保證他后面生活沒有憂愁,看似是為了兒子好,其實再一次把兒子推向深淵。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觀念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所以不要再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去綁架孩子,讓他順著我們的思路去生活。
每個孩子都有為生活試錯的權利,也只有他們真正經歷過了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不要剝奪孩子試錯的機會,年齡越小,試錯的成本越低。
01?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所以,成為好父母,培養好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要沖破自己原來守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平等看待孩子的選擇。
健康的,真確的教育觀念才能教育出優秀的人才,如果一直處于壓迫下,沒有任何權利,就容易走極端,要么特別叛逆,容易暴躁,要么逆來順受,沒有主見,這樣的孩子將來出社會更要遭受大磨難,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首要改變的就是教育觀念!
02 讓他自己承擔責任
從小樹立孩子的責任意識,這個意識非常重要,因為可以從中找到他自身的價值,生活的意義。如果一切責任都有父母抗著,那么孩子很可能會成為生活的傀儡,更有甚者會成為社會的毒瘤。
常有一句話:慈母多敗兒。大概意思,如果遇到問題,父母心軟不想讓孩子接受懲罰時,那么很可能孩子長大后也是一位不負責,自私自利之人。所以,從小培養他的責任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讓他能夠知道自己該做那些時,不該做那些事,知道自己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事,這樣才能有明確的是非觀。
03 給予正確的反饋
孩子做錯時了,一定要給予正確的反饋,不能是簡單的打罵或者原諒,要讓他們學會完整的闡述事實,把發生的事情講清楚,說明白,然后再去反饋。
如果說清楚,說明白了,是孩子錯了,就接受相應的懲罰,這個是必須有的,不能孩子簡單認個錯,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應該當時就要讓他知道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他自己承擔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孩子沒錯,那就堅定自己原來的行為,堅持做對的事情,千萬不要不問青紅皂白,遇到事情就打,就罵,再不就不管,如果這樣,小孩子下次遇到事情也可能會是這種處理方式,所以給予好的反饋也是側面引導孩子如何去做正確的事。
總的來說,想要孩子成為棟梁之才,為國爭光,就必須要迭代自己的教育觀念,不能保守陳舊,要不斷跟著時代發展,不斷更新,同時自己也要言傳身教,用行動帶動孩子,比用語言教育孩子,效果好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