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經·正義精講263
卷六·決氣第三十
2/2
原文:
黃帝曰:六氣者,有余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
岐伯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脈脫者(此處“脈脫者”三字,為根據文意補入——譯者注),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
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然五谷與胃為大海也。
原文譯文對照:
~~~~~~~~~~
黃帝曰:六氣者,有余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
黃帝問:前面說的氣、精、津、液、血、脈,這六種名稱的“氣”,其各自在人體組分中所占的比重,是太過還是不及?腦髓與骨髓,是不足還是充盛?血與脈,是清凈通暢還是粘稠瘀滯?等等這些,該怎樣分辨或判斷?
岐伯曰:精脫者,耳聾;
岐伯答道:“精”極度不足者,耳朵會失聰。腎藏精,故精極少則意味著腎極虛(腎功能嚴重低下),以致藏精量極其不足;腎又開竅于耳,腎極虛則腎經氣血不能上溉耳竅,必至耳竅失聰(聽覺功能喪失)。
氣脫者,目不明;
“氣”極度不足者,眼睛會失明。上焦宣發之氣極度不足,則全身經脈之氣血都將極度缺乏營養,以致各經脈之能量均嚴重不足。眼目的視覺功能依賴于諸經氣血之共同灌溉,若諸經氣血均極度缺乏營養(能量),則眼目難以獲得足夠的能量去發揮視覺功能,體現為雙目失明。
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
“津”極度不足者,其皮膚之毛孔之立毛肌松弛無力,以致汗孔不能正常禁閉,使得組織液泄露出皮膚,體現為大汗淋漓、透濕如浴。脾在液為津,即脾主津;脾又主肉,毛孔之立毛肌屬皮下組織之肉質部分。脾極虛,則立毛肌功能必定極其低下。
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
“液”極度不足者,其骨關節僵硬、難以屈伸;皮膚枯槁無華,腦髓和骨髓都虛竭,小腿酸軟,時常耳鳴。腎主骨生髓,腎又主水,故腎極虛則液竭、髓枯、皮槁、關節屈伸不利;腎經路線,起于足底、沿內踝、經小腿、過大腿、入貫脊并有分支挾行任脈左右,故腎極虛則小腿部必定酸軟無力;腎開竅于耳,腎極虛則耳竅氣血極虛,將令聽覺功能失常、頻繁耳鳴。
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
因血之榮在色,故“血”極度不足者,其皮膚慘白無血色,且枯槁不澤。肝藏血、脾統血、心主血、腎主骨生髓又主水(血屬水液,骨髓造血),故血量不足,其原因復雜,可能涉及肝、脾、腎臟(骨髓)這三者的造血功能低下,也可能涉及心臟的泵血功能低下。
脈脫者(此處“脈脫者”三字,為根據文意補入——譯者注),其脈空虛。
“脈”極度衰敗者,其脈管空軟虛陷。心主血脈(脈搏動力);肺主氣(氣者,人體中一切無象而有質之存在,即能量、力氣),肺又朝百脈(肺為血氧交換之所);肝主筋(筋者,人體中一切彈韌組織);脾主肉(肉者,人體中一切肉質組織);腎主水(水者,人體中一切液體),腎又主骨(骨者,人體中一切起支撐作用的成分,包括肉體中的的骨骼系統、以及細胞的“骨架”——肌蛋白,等等)。
此其候也。
以上,是前述“六氣”各自極度虧虛時的證候。
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
黃帝問:上述的精、氣、津、液、血、脈,這六種人體之“氣”,它們彼此之間孰為主要?孰為次要?在重要性和主導地位方面,其相互之間的排序如何?
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然五谷與胃為大海也。
岐伯答道:精、氣、津、液、血、脈,這六種人體之“氣”,它們各自有其臟器作為其生發來源和常駐居所;這六氣按照其各自之五行屬性,依五行相生的次序,輪流當旺(盛)或受制(衰),也就是在生理機制的運行中,輪流處于主要(貴)或次要(賤)的地位。但飲食五谷是六氣之共同的后天生化來源;又因胃腑為飲食五谷在人體的源頭倉庫,故胃腑既是匯聚飲食物資的總倉,也是上述六氣的化生之源頭、儲備之大海。
~~~~~~~~~~
老黃歷擇吉,2024.9.14
上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262
下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