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主要講的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從一開始實行的60年代就經歷了幾次打擊,打擊起因就是美國由于不斷向外輸出資本導致國際賬戶出現赤字,這些赤字首先是通過政府財政部系統發現的,巨量赤字說明美元在外流,但美國任然是貿易順差的,也就是說美元此時是有競爭力的不應該貶值,但美元不貶值美國的黃金儲備將無法兌付國外市場上的美元。
為了抑制美元資本向外流出,美國政府希望通過有駐軍所在國負擔軍費、想美元貸款征稅的方式減少美元外流。其中第二種方式又產生了一個新問題,即美元的歐洲貸款市場成立,由于國外本身已有許多美元存量,則美元流出后再外部自動循環了,這更杜絕了回到美國的可能性。
財政部首先發現問題的原因應是他們是花錢的,對赤字非常敏感。
后來順著美國以外的美元繼續增加,各國開始懷疑美國對美元兌付黃金的能力,其中法國人決定回歸黃金本位制,希望把美元還給美國人并拿回自己的黃金。這是美元信用松動的開始,黃金總庫中的黃金減少,意味著美元本身價值的降低。
固定匯率制有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法郎需要貶值,馬克需要升值。美國人通過美元擴張開始收歐洲的資產,當美元通脹開始時,德國人很敏感的發現了需要將他們的馬克升值,這樣才能保證兌換到原有價值的美元資產。而得多財政部和經濟部的意見不統一,可能的原因是財政部負責花錢希望馬克更值錢,而經濟部或許負責外貿他們希望馬克貶值可以促進出口。
總之美國的巨量逆差輸出是不可持續的,這終究會導致大家對美元兌付黃金能力的懷疑,但在固定匯率之下,一旦美國不輸出逆差其他國家就失去了發展經濟的美元動力,也即意味著會發生通縮。
可見這個世界還是圍繞著美元來發展的,因為美國是世界所有其他國家的甲方,總的來說只有他在花錢,一個輸出逆差的國家才能保證其他國家有飯吃。現在的世界仍然是這樣嗎?我還是需要思考整個環是怎么閉合的,上次看的央視的那個紀錄片說美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個旁氏陷阱,這個思路或許要思考下。
這一章看到了黃金美元崩潰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