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僧回到玄奘

86版《西游記》給我們展現的唐僧形象是可愛、執著、斯文又有點懦弱而人妖不辨!當我們一想起時,不免可氣可笑,氣他總分不清是非,笑他笨但執著!

撥開時間的迷霧,我們去尋找真實的唐僧時,不由得陣陣唏噓,敬佩之感油然而生,1300年過去了,他的個人魅力卻愈久彌新!


公元600年,唐僧出生在河南洛州陳河村(今洛陽東北部),俗名陳祎,家中排行老四。太祖及祖父均做過太守(職位相當于現今的市長與省長之間),父親是縣令,后辭官隱居。由于父母是飽學的儒士,他幼年受了濃厚的儒家熏陶。然而,在隋末唐初的戰亂年代,他突遭家庭變故,母親與父親相繼離世。唐僧只能隨哥哥姐姐顛沛流離。

因為貧困,二哥在洛陽凈土寺遁入佛門,唐僧就隨著哥哥從此居住在寺院了。唐僧聰慧過人,很快能習得寺院的很多經書,加之生活困難,于是,13歲那年,唐僧也入佛門,法號玄奘。

少年的玄奘一直跟隨二哥,從洛陽凈土寺到長安,再到成都。當時,成都聚集了很多名僧。他師從多位高僧,讀遍了所有能找到的佛經典籍。書讀得越多,善于思考的他發現佛教各派理論有沖突之處,而這些沖突皆因不同典籍的翻譯釋義不同而造成。他決定遠游,遍訪名師,尋求答案。他去過荊州天皇寺,去過趙州,揚州,淮海一帶名僧聽說他來,都不遠千里來聽他講經說法。公元627年,他再次回到了長安。

這時,舊的迷惑尚未消除,新的更大的迷惑又在心中升起。“凡人能成為佛嗎?凡人怎么才能成佛?佛教各派理論的理解矛盾,如何才能解決?”盡管已走遍各地,這些答案卻越來越遠,他苦思不得其解。

公元626年,印度僧人頗波來中國講學,玄奘為他的佛學功底深深折服,從他的身上玄奘體會到了那份來自佛學起源地的神韻和魅力。頗波告訴玄奘,印度的那爛陀寺是佛學最高學府,那里的戒賢法師通曉各派理論,或許能解答他心中的疑惑。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玄奘心中萌生,他想去印度求學,去找戒賢法師。然而,怎么去呢?彼時,唐朝初建,一切還未就緒,邊境烽煙四起,人民生活動蕩。想出境何其難!而且,路途遙遠,如何能到達?夢想的種子一旦播種,就再也抑制不住生長。

玄奘先是向朝廷提交正式申請,希望西行求法。然而,當日朝廷自身尚不穩定,更無法保境安民,隨時都要應對突蕨的突襲,哪里還能顧上這等事情。在申請失敗后,所有人都打了退堂鼓。玄奘只好在長安城繼續等待。僧房內的玄奘獨自開始醞釀遠行計劃。最終于公元627年,他混在逃荒的人群中,離開長安,踏上西去之路。離開城門那一刻,回望一眼,他知道,前方路途兇險,很有可能再也無法回到長安。

對佛學不斷的鉆研,了無牽掛的僧侶生活狀態,對夢想的執著最終促成了玄奘西行。然而,夢想的美好僅僅是一剎那,夢想的實現則遠遠要艱難得多。玄奘的夢想實現路徑并不順利。《西游記》說唐僧取經路途九九八十一難,可玄奘的真實路途,何止八十一難,應該是千難萬險,九死一生。

我們來數一數唐僧所經之處,從長安經蘭州到涼州,之后怕被官府發現而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此后進入八百里漫漫黃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后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碎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在迦濕彌羅國,玄奘學習梵文經典,后又到達今巴基斯坦境內,一年里親歷四國,所到之處,都停留學習佛法。31歲那年,玄奘邊學邊行,開始進入中印度。此后,玄奘一邊學習佛教經論,一邊巡禮佛教遺跡,先后經歷翠祿勒那、襪底補羅、揭若鞠閣等十多個國家,終至那爛陀寺。


從長安出發直到印度那爛陀寺,整整四年,玄奘的足跡在經過今天的新疆后,還經過了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至少五個國家,他用雙腳丈量了東亞、中亞、南亞的大多數地方,其艱難路途即便在今天交通發達的世界里,仍然是一項挑戰。

初唐時交通不便,西域各國被西突蕨控制,蔥嶺以西,直至南下的各國對待佛教的友好程度不一,唐僧這一路上經歷了多少磨難,又是如何一一克服,真實歷程如今無人能知曉了。只是,根據《三藏法師傳》的記載,在出境時的第一座烽火臺,夜里取水時,差點被箭射死,幸遇信佛的守衛好心放了他并給他帶糧食。在漫天的流沙中,因為四天五夜滴水未進,差點渴死,直到識途的棗紅馬誤打誤撞遇到一片湖水。在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一座座雪山上,零下幾十度,高昌國王為他配備的馬匹和隨從人員死者過半,兩名徒弟也命喪雪山,為他帶的盤纏路遇強盜,所剩無幾。在恒河下游,被一群拜火教徒抓住,幾乎燒死祭天,神奇的大風救了他,拜火教徒以為自己觸怒突伽女神,莫名其妙的放了玄奘并歸還他的財物。

公元627年出發,用了整整一年,玄奘于628年終于走到了印度境內,此后繼續邊走邊學習佛法,終至631年,到達心中的圣地---那爛陀寺,而戒賢法師這時已經在冥冥中等候了他三年。相傳,當日到達時,戒賢法師問道:從何方而來?玄奘回答:從東土大唐來求教。戒賢法師頓時淚流滿面,年過百歲的他三年前就已在此等候這位異國弟子了。

在當日的世界上,那爛陀可謂是世界一流的綜合學術中心,面積廣闊,不僅教授佛學,還有眾多世俗經典以及因明和聲明學的教授,醫學和數學也要涉及。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膚色的學生常常一起討論學習。

玄奘以其深厚的佛學功底和非凡的聰慧才智,迅速成為那爛陀過萬學生中的佼佼者。在那爛陀,能夠讀解20部經論者有一千多人,30部者500多人,50部者,僅有10人,而這10人中,就包括玄奘。玄奘明白,拼了性命的西行求法,在那爛陀的那段時間,才是他真正有意義的求學時間,他倍加珍惜。暮年的戒賢法師重新開設已塵封許久的講壇,用了15個月的時間為他講授他的權威經典《瑜伽師地論》。據說在開設講壇的那段時間,世界各地的求佛法者都聚集一堂趕來傾聽,一時間熱鬧非凡。

作為戒賢法師的得意弟子,玄奘完成學業后,他代表戒賢法師參與了佛法辯論,一舉成功。之后,在佛法的國度里,他聲名萬里,向他求教辯論之人數不勝數。戒日王等皇權貴族亦為他專設講壇,邀請全國的高僧大德聽他講法,和他辯論,最終他均以透徹的理解和講述感染、說服眾人。

一個人自幼種下了夢想,而且經過千難萬險,夢想最終實現了,想必是幸福的!對于玄奘,夢想最終也變成他的信仰了。

幼年幸福的轉瞬即逝,對生活過早的獨自面對,貧困與戰亂的無依無靠,二哥遁入佛門的先行,都讓玄奘認識到了佛門是他唯一的依靠。當他投入學習佛學這門學問時,最初以為的物質依靠就漸漸變成了真正的內心依靠。佛學的深奧和廣闊為他的幽暗人生打開了一扇通往天際的窗戶,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天地,這里玄妙而富有氣象,為他帶來疑問的同時,又在求解的過程中,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快樂。他在佛法的世界里感到自由、愉悅,找到了人生意義。10歲伊始,玄奘開始接觸佛法經典,他讀遍了所有能找到的經典論著,訪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名師,走遍了華夏的山川河流,這些都是佛的指引。當一個人在塵世中了無牽掛,信仰就變成了他人生的支柱。

仔細了解佛教后,我們也許能悟出點什么。佛教要求弟子剃度,要求僧人不娶不婚,求的就是內心的專注修行,了斷發絲也就是了卻了塵世的煩惱和欲望,而欲望正是人內心空虛的重要原因。不婚不娶恰恰也在生活狀態上保證了弟子的專注和向內而求,沒有人事紛擾和俗務纏身,也就沒有了最容易的誘惑。對于玄奘,這些仿佛是天然的優勢,由于幼年的家庭變故,他沒有雙親,過早遁入佛門,天然的沒有了俗世繁務。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天資聰穎,智慧過人,勤勉勇敢,佛門中的他不是混日子,他將學通佛法、普度眾生當成了他的人生終極意義和活著的目的。玄奘在西行前,已經是大唐出名的高僧。初唐時代,人們對宗教的熱情與今天不同,自然災害、兵慌馬亂,加之貧乏的物質生活,大多數的普羅大眾無法自由控制自己的生活,他們只能通過宗教信仰來消除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而學問淵博、氣度非凡的玄奘正是人們心目中最佳的佛法代表。

夢想的美好總是只在出發時那一刻,實現過程卻往往是真切和瑣碎的,甚至問題重重。大多數時候,實現夢想的過程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玄奘面對的除了自然環境的惡劣,還有很多人事阻隔。不過,這一切都被玄奘一一化解。

在高昌國,國王麴文泰被氣質儒雅、學識過人的玄奘所吸引,用盡各種辦法挽留玄奘,先是言辭懇切想感動他,而后變成武力強留,執著的玄奘在別無它法的情況下,絕食明志。眼看著高僧奄奄一息,開明的麴文泰最終決定放玄奘西行,并與玄奘結拜兄弟,立下取經回來講經三年的契約。

孤獨的玄奘已經多年未享受親情,當他看到麴文泰為他遠行所做的準備時,流下了熱淚。《三藏法師傳》記載,麴文泰為玄奘購置了30套不同的衣服,為抵御風沙和寒冷,還專門制作了特殊的手套和面罩,黃金一百兩,銀錢3萬,凌絹五百匹,麴文泰為玄奘提供了足夠20年的路費。不僅如此,麴文泰還為沿途24位國王準備了厚禮,叮囑他們關照玄奘。為了讓玄奘的路途盡可能平安,他還向西突蕨可汗寫了一封謙卑的信:“玄奘法師是奴仆我的兄弟,希望可汗像關照我一樣關照法師,請您下令西邊的國家賜給我的兄弟馬匹,并且護送出境。”他為他專門剃度了四位精干的徒弟,還有25個隨從和1位官員護送他西行。

由于高昌國王的信件,加之玄奘本人儒雅的舉止、謙和的表現,西突蕨可汗很欣賞他,沒有為難他,反而熱情招待了他,并派軍隊將他護送至西突蕨勢力范圍的邊境。如果沒有西突蕨可汗的命令和護送,玄奘是不可能走出這一廣闊區域的。之后,他進入印度區域。

盡管玄奘是僧人,但在數不清的磨難鍛煉下,他學會了和王室貴族打交道,也學會了如何將阻力變成支持。在印度留學后,東返大唐前,戒日王邀他在曲女城開設講壇,他明白辯論講壇的殺傷力,被難倒就是名譽掃地,有的人甚至還需斷舌。他首先自絕后路,講壇開設之初,就公布如被難到,將自殺相謝。沒有人想到他的勇氣至此,講壇開設18天,盡管各派高僧云集,竟無一人與他辯論。講壇結束后,他同時成為大乘和小乘的大乘天和解脫天。戒日王從此對他刮目相看,崇敬萬分。取經歸途,戒日王為他準備了所有的路途物資。

公元643年,到達于闐地區時,他在此停留。他明白當初自己的越境行為違反大唐法律,不求得太宗豁免,他將無法入境。他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悔罪信,信中他將取經的功勞全部歸于太宗和朝廷的天威,又向太宗稟報他取得的佛教典籍成果,求得太宗豁免私自出境之罪,準予他入境并弘揚佛法。

漫長的等待中,玄奘并不知道自己的結局將如何。終于,八個月后接到回信,隨同的還有很多人馬財物。睿智的太宗沒有降罪于他,反而派大隊人馬攜帶豐厚的物資迎接他,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太宗在御駕親征前召見了玄奘,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位身形舒朗,舉止儒雅的高僧,不卑不抗,娓娓而談。太宗被玄奘獨一無二的學識和修養所征服。據傳,他們徹夜長談,一連數日,久未離去。

玄奘明白,若要使事業目標如愿實現,除了他的個人努力外,還要依靠很多外部力量,朝廷的支持尤為關鍵。而他淵博的學問和非凡的口才以及謙卑的方式往往能吸引和他打交道的人,他仿佛自帶磁場,能使和他打交道的人更加重視他。面對威權,玄奘懂得如何在退讓中前行。在尋求外部支持方面,玄奘實在值得我們學習。當然,最重要的前提是,他自己本人足夠優秀。優秀的人往往是扎堆的。當優秀的國王和權威人物見到玄奘時,看到的一定不是平凡的僧人,而是一位古今難遇的人才。他執著、追求卓越、儒雅、富有學問,這樣的人即便不是在佛門,他在其它領域一樣也能熠熠生輝。所謂:“你若芬芳,蝴蝶自來”即是如此。

無論古今與中外,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勤勉,追求極致的。《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不喜交友,善于鉆研學問,對待佛經的翻譯嚴謹、求實,孜孜不倦。有時,為了一個句子或一個字要討論數月方可定稿。他組織的譯場工作,科學而富有效率,僅翻譯一部經典所經過的程序就有10道。他既通梵文、漢語又通佛經,所有的經典完成后全部由他逐字終審。在所有人員中,他的工作量最大,常常是二更剛睡,五更即起,他常常擔心無法完成翻譯工作。

玄奘從印度帶回了657部佛經典籍,他最終組織翻譯了74部,這樣的翻譯成果數量巨大,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在翻譯完《大般若經》后,玄奘于664年2月5日圓寂于西安北部的玉華寺,葬于西安南部樊川,他的身旁是兩位弟子窺基和圓測。

今天,當你眺望西安大雁塔時,你無法不想起那位執著、孜孜不倦、高貴儒雅的高僧玄奘。用樹葉制成的貝葉經,雖然可以百年不壞,但極怕火。為了使典籍萬無一失,玄奘不辭辛苦的向朝廷奔波申請,籌資修建了泥磚結構的大雁塔來存放經論典籍。在選擇地點時,深謀遠慮的他將位置放在了皇帝為紀念母親而修建的大慈恩寺。兩百年后的那場滅佛運動證明了玄奘的擔心,長安城中所有寺廟被燒毀,所有僧人被迫還俗。而大慈恩寺是唯一沒有被毀的寺廟。

1300年后,大雁塔尤在,寶塔不僅被完整修葺,而且塔前廣場上還建造了音樂噴泉。大雁塔已經成為西安市享譽中外的名片。

讓我們將眼神重新移至《西游記》,能力非凡的悟空帶著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一路保護師傅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在九九八十一難后取得真經,榮歸長安。他們也因為取經的功勞被封為神仙。在這里,唐僧雖然也歷經磨難,但終究有神通廣大的徒弟保護,一路也不算寂寞。

大概這正表達了千年來人們對于唐僧的愛戴,以致于編出這樣美麗的故事來傳誦。玄奘的經歷,人們的懷念,吳承恩超凡的想像力和奇妙玄幻的文筆,最終成就了《西游記》。

傳說歸傳說!對于今天的我們,了解一個作為人的玄奘會更有意義,他為了夢想和信仰的那份努力!他面對困難的那份勇氣!他豐富的學識和儒雅的風度散發出的恒久魅力!

讓我們再一次記住這些數字:5萬里行程,110個國家,19年求學,19年翻譯,657部佛經,74部佛經譯本,1部《大唐西域記》,1座大雁塔!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玄奘無疑稱得上中國脊梁。

注:圖片及部分素材、史料來自網絡,如有不全錯漏之處,敬請諒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9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79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28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4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0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5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9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1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菩薩之法何處覓 不過,此時談論盛唐還有些為時過早。在連年戰亂和天災的雙重折磨下,作為帝國統治中心的中原地區,在...
    雪山飛瓜閱讀 861評論 0 1
  • 大年初六,當很多人擁堵在過完春節返城的路上時,我清閑地在家里獨自欣賞《玄奘之路》。這部12集紀錄片,記錄了大唐高僧...
    日月明呂閱讀 1,948評論 0 2
  • 又是6月畢業季,看著朋友圈和空間里的學弟學妹們找著工作,趕著畢設,曬著畢業照,訴說著他們對大學時光的戀戀不舍,在他...
    象征閱讀 158評論 2 0
  • 預警:社群長期發展的理論問題 羅振宇為什么放棄羅輯思維而做得到 1、一千鐵桿粉絲有理論風險,作為手工業時代消耗品和...
    咸叔說閱讀 235評論 1 1
  • 多走動走動,發現一些新春的美!
    風隨丶閱讀 51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