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讀者都喜歡去咖啡館,在灑滿冬日陽光的窗前一邊啜飲一杯香氣撲鼻的咖啡,一邊瞄向窗外或行色匆匆或不緊不慢的男男女女,頓覺寒冷的冬日分外可愛。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并不是嗜咖啡如命的重度上癮者,我們對於咖啡的了解也限于拿鐵,卡布奇諾,星巴克等等。然而當你有機會走進一家精品咖啡館,看著墻上那菜單上的espresso,拿鐵,美式,耶加雪菲,波本,鐵比卡之類的眼花繚亂的名詞,是否會有一絲絲的不知所措。而為了避免長時間琢磨的尷尬,我們經常橫下心來隨機念出菜單上的一個名詞,得到的卻是很有可能又苦又酸的一杯黑色的液體。那么,面對眼花繚亂的菜單,如何點一杯香濃可口的咖啡呢,這就需要我們對咖啡的歷史和分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就像我們大多數人對茶的了解一樣,來指引我們尋找那一杯最對我們口味的咖啡。
先簡單說說咖啡是怎么來的。當你端起茶杯的時候,你知道杯子里面的葉子是從茶樹上摘下來的;你喝一杯果汁,你知道是從水果里榨出來的。可是當你貪婪的嗅著眼前杯中飄出來的香味時,你卻很難直接猜出這杯咖啡是怎么來的。很多人知道是咖啡粉沖出來的,稍微有心一點的知道咖啡粉是咖啡豆磨出來的。那么再往前呢,咖啡豆是怎么來的?需不需要煮熟或者烤熟?可能就并不是很清楚了。
咖啡豆是咖啡樹的果實,咖啡樹是一種灌木或小喬木,大多數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成熟的咖啡果是一種紅色的小果子。將外面的果皮部分去掉,就是綠色的咖啡豆,咖啡豆晾干就是所謂的生豆,是大宗貿易商品,也是很多國家主要的出口農產品。生豆經過不同程度的烘焙,再根據使用方式不同磨成力度不同的粉末,就是咖啡粉,可以用來做咖啡了。
植物學分類
植物學上咖啡樹有二十多個品種,可是商業化的咖啡只有兩個品種,一個是阿拉比卡(Arabica)產量約占70%,另一個是羅布斯塔(Robusta)約占30%。兩個品種各有特色,一般來說,羅布斯塔咖啡因含量比較高,價格比較便宜。用于制作速溶咖啡,罐裝咖啡等,很多連鎖咖啡店就用這種豆子深度烘焙來制作espresso,星巴克的花式咖啡就是這種豆子。阿拉比卡咖啡因含量低,味道更加豐富,適合做單品咖啡。
根據種植地域的不同,兩種咖啡又分為很多不同的變種。我們常說的鐵比卡,耶加雪菲,波旁,瑰夏等就是屬于阿拉比卡的細分變種。羅布斯塔的細分變種不是很多。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很介紹咖啡的文章都有涉及,品種,產地,風味等區別也有詳細記載。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研究。
沖泡方法
咖啡的沖泡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對烘焙程度,咖啡粉粗細程度,沖泡時間都有具體要求,制作出來的咖啡也風味各異。具體來說大致分為四類:加壓、浸泡、滴濾、煮沸。加壓方法包括espresso、摩卡壺、愛樂壓等;浸泡法的代表是法壓壺;滴濾法包括美式滴濾壺、手沖等;煮沸法是土耳其咖啡獨特的制作方法。下面這張圖總結了這些制作方法。
espresso花式咖啡
而我們常喝和常說的拿鐵、卡布奇諾、瑪奇朵、摩卡等都是基于espresso制作而成的。espresso,意式濃縮,是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磨成細粉,通過高壓蒸汽萃取出來的,一般一杯意式濃縮40毫升左右,高壓蒸汽的作用還能產生出細密的泡沫和濃郁的香味。用espresso做基底,添加不同比例的熱牛奶和奶泡,就能制作出拿鐵、卡布奇諾等花式咖啡。網上流傳的咖啡分類基本上就是這種,比如下圖:espresso制作使用的豆子一般是用多種產地的豆子調配出來的,并且深度烘焙,以保證產量和口味的穩定。在星巴克點到的這些花式咖啡就是這么制作出來的。
對于長喝咖啡并且對咖啡有研究的人來說,單品咖啡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單品咖啡意味著單一產地,單一年份,甚至單一農莊,風味各異。單品咖啡的制作方法一般采取淺烘焙或者中度烘焙,能更完美保留原始風味,如果是深度烘焙,那就只剩下焦苦味了。豆子一般磨成較粗的顆粒,使用手沖或者滴濾壺沖制,萃取出原始的花果香。對于咖啡豆的分類和評判也一般使用這種方法。豆子的烘培,咖啡粉的磨制,沖泡的技術,這都是專門的學問,還有專業的比賽。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日常喝咖啡最方便的就是去咖啡館點一杯,通過了解這些基本知識,我相信大家進咖啡館不會再看著菜單一臉懵逼,可以通過多次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也可以直接問咖啡師讓他給你推薦。
不過在家里做咖啡也不難,買上一些咖啡粉,濾紙,再買一個滴濾壺,插上電,加上水,放入濾紙,放入咖啡粉,按下按鈕,幾分鐘后就可以喝到。如果技術過關,買一個手沖壺,還可以做手沖咖啡。如果嫌咖啡粉放時間長風味流失或者自己技術不過關,還有膠囊咖啡等著你。不僅有一般的滴濾式膠囊咖啡,還有味道不輸于咖啡館的espresso膠囊咖啡。至于喝咖啡加不加奶和糖,那純粹是因人而異,看個人口味,并不是說喝啥都不加的黑咖啡就顯得逼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