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年紀一把還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
最近我一直想著小時候課本上的一個故事,講一只小猴子下山,看到很多山下的好東西,于是它見一個愛一個,最后一無所獲空手回家。我隱隱覺得,我就是那只猴子。看,中國的基礎教育不錯吧?都幾十年了還 “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 ,感謝小學老師。
網上搜索了一下,這個故事叫《猴子下山》, 還真是一年級語文課本里的,讓我們再來復習一下吧。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來。它走到一塊玉米地里,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它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著走著,看見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道理咱就不講了,聯想我自己,我真要檢討。
先說“寫作匠”這件事吧,最早是“榕樹下”,我在那兒寫過,后來有博客,開了也斷斷續續寫。后來有了微博,我說這個好啊,有操作的可持續性,手機比電腦方便多了隨手能寫,隔三差五寫個140字不難吧,實際情況呢,連三天釣魚兩天曬網都沒堅持。
QQ空間、知乎啊什么的,就沒再湊熱鬧了。今年發現了“簡書”,說有一鍵保存的功能,也有App,我說這個好,這下我真可以“作家”了。還沒寫幾篇,看到大家都在“運營微信公眾號”,哎呀我又說這個不是更好嗎,方便寫、方便傳播,我趕緊開公號。真是呵呵了,到現在為止,兩個多月才發了13篇!難怪我向我師傅“剽悍一只貓”請教時,人家只淡淡地說,有20篇文章再說。嗚嗚,還差7篇呢!
微信開公號后,我又開始質問自己,微信公號也要發、簡書也要發,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我只是喜歡寫寫,真把文章寫好了對人有用,總有伯樂會發現我的,文章還沒寫好,就想學“微信公號營運”讓廣告商來找我,白花花的銀子就來了? 真是白日夢!是明白這個理兒,但就是還這樣“東摸摸西摸摸”沒有“產出”。(汗顏)
還沒完呢,我還愛好詩歌、朗誦,“霍蘭德”說我的現代職業可以做專欄記者、旅行作家,慢著,還有一個--“廣播節目主持人”,那我要不要去“喜馬拉雅”電臺也做個談心節目每晚推送,夜深人靜娓娓道來,多美啊。 我呸!
做一只這樣的猴子,其實很痛苦,一個字,“慘”,什么都想要,又見一個愛一個,這山望著那山高,把自己累得夠嗆,結果呢,又啥事也沒成!
我再說得嚴肅點,如果你還是這樣一只猴子,只能說明你的心智“不成熟”。
世界這么大,你樣樣都看著好,卻聽不到自己心里的聲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微博微信朋友圈,從公知到大號,看看這位寫得有理,聽聽那位說得也不錯,他們都成名成家了,凡成名成家的人,誰說出來不是一套套的?問題就是你,你不知道你自己該干什么、該怎么干;
想想,一把年紀了,你這不是弱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