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匆匆一晃就過去了,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都在教室內外的喧囂和熱鬧中落下了帷幕。
回憶起當初,我是一個差點上不成大學的女孩。這一切都源于我低到塵埃里的自卑與膽怯。
那是2008年的暑假,當高考成績一下來,我整個人都懵了。成績比我想象中還要差很多,原本以為勉強可以上個三本線的我,沒想到因為數學和理科的嚴重偏科,我只考了一個大專分數線。
那個時候,我的舅舅是勸我放棄繼續讀書的。因為在他看來,讀一個學不到什么東西的大專,還不如早點回家找點事情做,也好讓家里少一些負擔。
從小就被大人們嘲笑過“數學白癡”的我,在聽到長輩這些諄諄教導的時候,我顯得更加自卑和愧疚。我深感自己的失敗和愚笨,我甚至在心里默默看不起自己。
一方面,我覺得自己沒有考好,丟了家人們的臉,另一方面,我也覺得是自己蹉跎了寶貴的高中時光,沒有好好發奮讀書,才最終沒有考好。
總之,那個時候的自己,還是一個十分容易內耗之人。本該最青春活潑的年紀里,因為自卑,我的眼眸中,過早地熄滅了生活的一絲絲光亮。
回想往昔歲月,從根源上追溯起來,大概因為從娘胎里時,母親為了柴米油鹽的操持,又因為飽受身體病痛的折磨,再加之無人關心問候的郁悶,導致她在整個孕期里都頻生悶氣。而我,則受到母親這種不良情緒的影響,所以我生下來時,就幾乎不怎么哭。
這可把母親生我時在場的奶奶給嚇壞了!
她一個勁地問“不會,是個悶生(傻孩子)吧?”
好在,我的三婆在旁邊看出了一點端倪——“咦,好像娃娃的外層包了一層薄膜,不會是把孩子給悶住了,所以才不哭的吧?”
奶奶仔細一瞧,好像的確是這樣。果不其然,一撕開我的“外衣”,我就聲嘶力竭地哇哇大哭起來。而此刻大人們懸著的心,才總算落了下來。
其實,嬰兒的求生本能是非常之強大的,有時候看似脆弱不堪的嬰兒身體,其內部也蘊藏著人類從幾百萬年前進化而來的基因密碼。只要不是人為地破壞這種自然本能,嬰兒的小小身體中,也含著極大的能量。
這種能量,能讓作為父母的我們,忘卻世俗的成功以及艱難困苦,讓我們回歸一種“忘我舔犢”的自然本能之中。
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周國平老師,會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著作中,把嬰兒稱作“來自天國的禮物”。
因為,當我們凝望他們可愛的臉頰,和小而脆弱的身體時,我們從“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世俗境界中,升華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人生第三境界。
此所謂“大道至簡,返璞歸真”。
當我們呱呱墜地赤條條地來到人間,匆匆一晃,又再赤條條地歸于靈魂的永久孤獨之中,終其一生,我們都是在尋尋覓覓又孤孤冷冷地面對命運的一切安排。
我的出生,從一開始,就讓我“搶先”明白了點上帝擲骰子般的造化弄人。
好在,上帝給我關了一扇“窗”,卻為我敏感脆弱的神經,打開了一扇通往藝術世界的大門。
從小喜愛文藝的我,只要是關于文藝的一切:書籍、漫畫、音樂、戲劇、書法、繪畫……我一旦沉迷其中,便無法自拔。哪怕犧牲健康,也在所不辭。
也許,一個人到底熱不熱愛文藝,從他的氣質中,便能窺出一二。
就拿我父親來說,只要和他經常打交道的熟人親戚們,都人送一外號——“楊文化”,父親聽來,不但不覺得是一種戲謔,反而特享受,并且還要沾沾自喜一番。他仿佛覺得,這畢竟也是人們對他幾十年如一日地“沉迷”小說的褒獎。
雖然父親學歷不高,但閱歷還是特別豐富的。這一點,也深得我的佩服。
可能也是從小耳濡目染父親骨子里透出的“文藝范兒”,我也從小生得寡言少語。大人們逢人便說“是親生的,連模子和性格都一樣!”
我聽罷,也只當是一種對我的褒獎。
父親一天悠哉悠哉地過著文藝范兒十足的生活,而母親卻一天盯著眼前的鍋碗瓢盆和算計著一家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讓父親去追求他的“詩與遠方”。
到了大學三年級時,我本來不報任何希望地去競聘校團支部文藝部長一職,卻沒想到,一次便成功競聘上。
我依稀記得,我當時連走上臺說話的勇氣都沒有,僅僅憑著從小唱歌畫畫的“迷之自信”,和對于文藝骨子里的熱愛,而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
當我聽到自己競聘成功的消息時,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那位專業系統地學了六七年鋼琴,還參加過歌唱比賽的學弟,居然成了我的助手——文藝部副部長。我簡直覺得上帝在跟我開玩笑。
仔細回想,大一時,我當過宣傳部干事,辦過校園文藝宣傳板報,主要就是負責畫畫,也寫了一些文字。
再后面,當我在大學里暗戀的那位宣傳部長經歷失戀時,我也通過聽傷感的流行音樂為他,也為自己“療傷”……
再后來,當我成為文藝部長之后,我聽更多的歌,也更喜歡光顧校園圖書館,且經常一待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
正是因為通過在文藝方面嘗到的一些甜頭和樂趣,讓我對于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了更加光明的期待。所以到了大三實習完之后,我果斷地加入了學校組織的專升本考試,并再次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拿到了最后一個升本的名額。
就這樣,通過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文藝的熱愛,我再次走進了心愛的校園。且這個校園是原來學校的兩三倍之大。
順利進入綿陽師范學院之后,我除了平日里和舍友們一起聊天閑逛以及上課之外,我又開始了三點一線的校園生活:圖書館—食堂—寢室。以至于到了后面決定參加考研,報名學校組織的考研培訓學校,整整備戰了大半年。
如果不是抱著“知識改變命運的”的決心,我也不會那么拼命三郎似的折騰自己。
研究生考試學校是在西南科技大學,也在四川省綿陽市,該校有七個大學食堂,讓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樣的大學才能稱其為“大學”。至少食堂都要把人繞暈的那種。
因為喜歡讀書,我知道了太多因知識改變命運的幸運兒。因為熱愛文藝,我知道了人性中最美好,和最令人動容的偉大而高貴的靈魂。
總之,我的生活和工作中,都離不開文藝這片無限溫柔的海洋。不然,我就會像一只擱淺的魚,生活在無邊黑暗和曠野之中。感覺生活和工作中,沒有了支撐我前行的力量。
問世間,情為何物?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2024年度寫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