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臨近前幾日,朋友送了一盒粽子,要不要吃?我和男友都搖頭。常年在外的人,對節日的感覺只停留在業務上。于是他第二天轉送給了一位大姐,大姐很高興。
端午節一早,我們去老街附近的明英卷粉店吃早餐。這家店不起眼,全店就只賣一個產品,就是卷粉且只有一個口味,1.5元/條,但它很有名,很多人都來吃,吃了還忍不住要朋友圈打卡,稱贊他多年不漲價良心堅守,十足的便靚正。吃完卷粉,我們去巷子里散步,看到一群大姐圍著一個推著單車的阿婆,她們有的手里拎著菜,有的正準備去對面菜市場。原來阿婆在賣艾葉。想起以前老家,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懸掛荊艾,爺爺說能辟邪,還會在屋檐下撒一圈雄黃,這樣蛇就不會進房子。我倆湊過去也和大姐們一起挑選了一把,聞著真香啊。這把艾葉里還有菖蒲,問了本地人知道,艾葉菖蒲是當地端午節必備。可以拿來掛在門上辟邪,也可以拿來煮水洗澡。不知道為什么,這5塊錢的艾葉比收到大幾百的鮮花還高興。
想起小時候爺爺在略帶發白的紅色木框上掛艾葉,媽媽和奶奶圍著高腳桌腿包粽子。粽子包好了,大鍋燒開水煮。粽子煮好了吃不完,為了躲避老鼠吃,把粽子懸空掛在天花板。嘴饞的時候踩凳子拿剪刀剪一個,蘸上白糖就吃了。這些動作看了好多年,然而我既不會包粽子也不會煮。甚至覺著麻煩,現在連吃都嫌棄糯米不消化,能省就省了。
這些天比我小很多歲的妹妹在群里曬她為孩子包的粽子,外甥女和小外甥津津有味地吃著媽媽包的粽子,我對粽子有了別樣的看法。粽子好不好吃,是不是不符合現在的健康飲食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種親情的維系和日后長大在外的孩子心中對父母的念想啊。帶著這樣的念想,哪怕離家再遠也都能感受到家的牽掛,這樣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