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6
211
85992
1
首先,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其實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想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就別再去想那些看起來崇高或榮耀的答案。你要將所有不相關的事情拋之腦后,數三下之后,...
年輕人結婚生子的年齡比上一代人更晚,不僅如此,人們會在結婚前花更多的時間相互了解。 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等研究人際關系的專家認為,有了婚前漫長的相識階段,人們就...
比起悲傷、憤怒和恐懼來,還有一種情緒是人類更不愿意接受的,那就是內疚。因為當處于悲傷、憤怒和恐懼中時,你容易體驗到自己的弱小,而當處于內疚中時,你會產生“我不好”這種...
在所有的負面情緒中,也許憤怒是被我們誤解最多的。我們會懼怕憤怒情緒的表達,也有各種教導,教我們如何去壓抑憤怒。 關于憤怒好的處理方式是,理解你的憤怒,問問它向...
悲劇本身并不一定會導致心理問題,它之所以令我們陷入困境,常常是因為我們想否認人生的悲劇性,最終在我們精神中豎了一堵墻,將我們的心與人生真相隔離起來,而且這道墻會越來越...
自主性被破壞的人,該如何回歸自主呢? 1. 重建你的內部評價體系。在決定你自己的事情時,試著自己做決定。你應該請教別人的意見,但最后做決定的是你自己。放棄對身...
中年后經歷的新鮮事比較少。當我們初次做某件事時,心理感覺上要比以后再做花費的時間要長。在新學校或新公司的第一天,甚至假期第一天,時間似乎都過得比較慢。新鮮感會讓人主...
馬斯洛將匱乏定義為基本需要的匱乏。當基本需要處于匱乏時,人的心理能量就會集中在追求這些基本需要上。 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嚴重匱乏時,對它們的追求就會成為第一位...
我們經常會收到來自別人的建議,同時也會給其他人提建議。有時候人們在提建議,或許不是為了對方好,而是因為人們自身有提建議的心理需求。人們愿意主動給別人提建議,是因為提建...
高峰體驗是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創造的一個名詞,是人類最高的需求,人類在超越自我實現后的超然經驗,強調的是心理上主觀的感覺。 馬斯洛對此提出了B價值和D價...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干擾,比如手機新消息的聲音,比如你可能會想,待會兒要去洗衣服,或者會想,剛剛自己是不是忘了關煤氣。這些干擾讓人很難保持專注。 ...
哀傷過程的意思是必須承認喪失的發生,并讓這個過程中的各種心靈過程,特別是喪失導致的各種情緒情感都流動起來,這樣才能完成哀傷。 哀傷過程的深層邏輯是:外部世界的...
沒有實現的愿望,具有詛咒般的力量。生命中最大的現實之一是你有些愿望注定不能實現了,它有可能是你小時候一直想要卻沒有得到的玩家,也可能是年輕時錯過的愛情,又或者是親人朋...
雙重束縛,是1956年英國心理學家葛雷格里·貝特森提出的關于精神分裂癥病因的理論。 他認為在人們互相溝通的時候,一個人同時在交流的不同層面,向另一個人發出互相...
所謂分裂,就是事情一分為二,而偏執,就是只執有一端。 嬰兒會有兩組基本分裂:好媽媽和壞媽媽,好嬰兒和壞嬰兒。用心理學術語來表達就是好客體與壞客體,好自體與壞自...
嫉羨,是奧地利精神分析大師梅蘭尼·克萊因提出的概念,她有一本書,書名就叫《嫉羨與感恩》,是專門來論述這個問題的。 嫉羨,聽上去很像我們所說的“羨慕嫉妒恨”,但...
如果你也吃過宜家出口處1塊錢一個的冰激凌。你可能會問,宜家的冰淇淋賣得這么便宜,難道不會虧本嗎?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研究發現,人們對一段體驗的評價由兩個因...
如今,很多人覺得婚姻是一種束縛,并且對婚姻采取一種排斥或者逃避的態度。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錢岳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很多人會覺得自己背...
生活中我們經常要做決策,簡單說,決策就是看看自己有什么選項,然后從中選一個最好的。我們也會了解很多決策科學,包括怎么給自己增加選項,怎么合理地評估每個選項的價值。不過...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一提。如果你不省察自己,那么生命就是一個簡單的輪回,成年的你會將早就形成的心靈地圖再重演一遍。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