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悅。 【翻譯】孔子想讓漆雕開出仕為官。漆雕開卻回答說:“我對此事還沒有什么信心。”孔子聽完后,感到很滿意。 【我的理解】 漆雕...

【原文】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悅。 【翻譯】孔子想讓漆雕開出仕為官。漆雕開卻回答說:“我對此事還沒有什么信心。”孔子聽完后,感到很滿意。 【我的理解】 漆雕...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解釋】有人說:“冉雍仁德敦厚,就是不太圓滑,說話不夠漂亮。”孔子聽聞后,卻說:“...
【原文】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解釋】子貢問老師說:“老師,您覺得我怎么樣?”孔子回答:“你就像一件器皿。”子貢又問:“...
【原文】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翻譯】孔子評價子賤說:“君子就像是子賤這樣的人啊。如果魯國沒有君子,子賤又怎么會熏染出這樣的品德呢?” 【我的理解...
【原文】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音器)之。 【翻譯】孔子這樣評價南宮縚(字子容):“邦國有道的時候,他不會被埋沒;邦國無道混亂的時候,又善...
【原文】子謂公冶長:“可妻(音器)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音器)之。 【翻譯】孔子評價公冶長,說:“這是值得把許配女兒的學生。即便曾身陷囹圄,但并不是他的罪過...
【原文】子游曰:“事君數(音碩),斯辱矣;朋友數(音碩),斯疏矣。” 【原文】子游說:“侍奉君主若是逼促過甚,則會招致屈辱;與朋友相交若是太過上前,便容易疏遠。” 【我的理解...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翻譯】不確定該怎么翻譯,索性就不翻譯了,諸君各抒己見吧。 【我的理解】 原文雖然只有六個字,卻很不好理解。 “德不孤”三個字,到底是說有德之...
【原文】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翻譯】孔子說:“君子想達到的狀態,是言語上樸實無華,像笨笨的人。但行為、行動卻十分敏捷聰慧。” 【我的理解】 上兩章,孔子借古諷今...
【原文】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翻譯】孔子說:“因為約束、謹慎而犯錯的情況,是很少的。” 【我的理解】 此章教人,只在一句話——先有底線,再有上限。 所謂犯錯最多的人...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翻譯】孔子說:“古時候的人,不輕易說什么,吹噓什么,因為他們以行為不能合乎言語為恥。” 【我的理解】 孔子當時,借用古人的處...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翻譯】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作為子女是不可不知曉的。一方面為之喜,一方面為之憂。” 【我的理解】 此章,凡為國...
【原文】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翻譯】孔子說:“做子女的在父親去世后,能長時間不改變父之道,可以算孝了。” 【我的理解】 這一章放在此處,頗顯奇怪,明張居正...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翻譯】孔子說:“父母還在世,做子女的盡量不要去遠方游歷,一定要去的話,要有一個確定的方向。” 【我的理解】 此章的核心,是“體...
【原文】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無怨。” 【解釋】孔子說:“(若父母有錯)侍奉父母時要婉轉地勸誡,如果自己的想法父母并不理解和接受,也要做到恭敬而不違逆,...
【原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解釋】孔子說:“見到有德之人,要想著與之靠齊。見到無德之人,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樣的毛病。” 【我的理解】 有兩個壞習慣,會...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翻譯】孔子說:“君子知曉何為道義,小人知曉利益。” 【我的理解】 古人解讀此章,有義利之辨。云:義,天理之所宜。利,人情之所欲。...
【原文】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翻譯】孔子說:“曾參啊,我的道有一個核心貫通啊。”曾子...
【原文】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翻譯】孔子說:“不憂患沒有地位,該憂患自己憑什么立足于世。不憂患別人不了解我,該憂患我有什么值得別人了解的。...
【原文】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翻譯】孔子說:“能夠用禮法和謙讓之心治國,那治國有什么難呢?不能夠以禮法和謙讓之心治國,那外在的禮法裝飾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