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定慧品》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見性的人,認識到無住的本性,但不是停在那里,不是“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般了無生機。你不要覺得,我這坐下來一個妄想都沒有,就以為...
第四講 《定慧品》 四、無住為本 無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間善惡好丑,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并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
第四講 《定慧品》 三、于念而無念 無念者,于念而無念。 所謂“無念”,不是把念頭壓下來,像石頭一樣沒有反應,而是不妨起心動念,看到什么來了,什么去了,一清二楚,但念念之中又...
第四講 《定慧品》 那么,如何才能“于相而離相”?就是要體會到,一切事物都是依他而起。我們所在的這個講堂,看起來非常實在,但它也是由水泥、鋼筋、磚瓦、木頭等組合而成。離開這些...
第四講 《定慧品》 無相就是體。比如這個磬錘,它的體是什么?是組成磬錘的木棍或其他材料嗎?都不是。如果說磬錘的體是無相的,它是否就不存在呢?也不是,緣起假相還是有的。所以它是...
第四講 《定慧品》 那么,應該如何看待相呢?六祖告訴我們,要“于相而離相”。你感受到事物的美好,就去感受它。春天,看到百花綻放;秋天,看到紅葉飄零;冬天,看到雪花紛飛。但只是...
第四講 《定慧品》 平常人對相的執著,會無盡地延續下去。今天覺得這個很時尚,明天又覺得這個很老土;現在認為這樣是漂亮的,不久又認為那樣是漂亮的。其實,世間哪有所謂的漂亮和時尚...
第四講 《定慧品》 二、于相而離相 無相者,于相而離相。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相都是虛妄的,那它又是怎么構成的?外在依報,如山河大...
第四講 《定慧品》 一、三無法門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這句話指出頓教法門的宗旨和綱要,可以說抓住了整個修學的最要緊處,上根利智,一...
第四講 《定慧品》 “定”、“慧”二字概括了佛法的一切內容,尤其是實修法門,無不以定慧為終極。世間的快樂都是有苦之樂,無論財富還是情感,也無論物質還是精神,背后必然蘊含著無盡...
第三講 《決疑品》 三、依此修行,天堂現前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如果我們能按上面所說的這段話來修行,天堂就在眼前了。因為十法界都是心的顯現。如果你一念心轉向貪嗔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