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子事前推理師解開大禹治水的動機秘密是為了守護三星堆,治水地在成都彭州天彭闕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禹治水,但一定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過大禹為什么治水?他治水的動機究竟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大禹治水是為了疏通河道保障更多的土地或者耕地。問題就出在這里,如果我們回到大禹所處的四千年前,那個時候恐怕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那個時候地廣人稀,人均占有現(xiàn)在幾十個城市的面積。炎黃蚩尤涿鹿大戰(zhàn),總?cè)藬?shù)幾千人,商周牧野之戰(zhàn)三萬人,相當于一場馬拉松的總?cè)藬?shù)??梢姰敃r中土的人口規(guī)模
如果不是為了更多的土地,那是為什么呢?直到三星堆橫空出世,這個問題才有了答案,三星堆是上古眾多帝王的祖庭,對后世任何帝王來說,它就是一個必須要時代守護尊崇的不動產(chǎn)。三星堆不能搬,也搬不動。所以才使得大禹們無論都在何處,也不得不在這里固守三星堆上游的生命航道湔江。當然,那個時候它的名字并不叫湔江,而是另有其名——江水。
現(xiàn)在,讓我們從頭開始推理,為什么說大禹治水就是現(xiàn)在的湔江天彭闕。
大于出生地四川汶川,這幾乎已經(jīng)是主流共識,汶川距離湔江僅僅只需要翻過一座九峰山。從樸素的人類發(fā)展觀來講,那個時候交通并不發(fā)達,大禹在自己家鄉(xiāng)附近進行治水,完全符合邏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也至少可以說明工程所在地就是離家不遠。如果說治水工程在黃河哪個地方,那他干嘛翻山越嶺天遙地遠去過一下家門而不入呢?
除了大禹出生地在四川,整合四川各地政府官方的考證,伏羲、嫘祖、岐伯、彭祖、顓頊、女媧、共工、少昊、昌意等等大禹黃帝家族的幾乎所有成員都在四川。非常有意思的是湔江所在的彭縣志也有轉(zhuǎn)載西漢的《大戴禮記》的記載說明黃帝兒子就出生在湔江,這段話大意就是黃帝長子青陽少昊降居泜水,泜水即為湔水也。還不明顯嗎?在彭縣的湔水不就是湔江嗎?從這個信息來講,大禹與少昊還算真正的老鄉(xiāng)。
如果覺得《彭縣志》記載這些內(nèi)容難免有自粉之嫌,那我再來列舉一位宋代江西人羅泌的《路史》來佐證吧:“少昊玄囂姫姓降居泜水,江水即泜水今之湔泜水”。這段話非常重要,它不僅再次證明了黃帝長子少昊玄囂青陽降居在澗江流域,它更證明了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細節(jié):湔江也是山海經(jīng)里著名的“江水”的一部分。
以上的信息主要是要說明大禹及其家族都在蜀地,所以大于在蜀地治水并不突兀,非常合理。那么具體治水地在四川哪里呢?
《尚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這里出現(xiàn)了兩個地理坐標,“岷山”和“沱”。他們恰好也都在湔江區(qū)域。
接下來我們再來確證一下,《地理通釋》:“岷山在茂州汶山縣,禹導江始于此”。《爾雅》:“沱水自蜀郡都水縣湔山與江別而更流。江沱在繁縣”。這里“江沱”所在的繁縣,正是湔江下游三星堆區(qū)域鴨子河流域的彭州濛陽。
我們接著往下推:
《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注意,這里開始出現(xiàn)與湔江所在龍門山有關(guān)的信息了。那么龍門在哪里呢?
《水經(jīng)注》:“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湔江,鴨子河)歷其間,故謂之伊闕”。
到這里準確位置就基本鎖定了,在湔江兩山若闕的的地方不就是天彭闕嗎?
那么大禹治水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淮南子》“禹鑿江而通九路”,《金樓子》:“禹鑿江,通乎九谷,灑分五湖而注東海,民不怨者,利也”?!稌ひ骛ⅰ?“予決九川距四?!?。以上都是講的大禹治水地是九江之地。大家看看這張圖,除了彭州天彭闕,試問哪里還能有如此精準對應的地理環(huán)境?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好,現(xiàn)在我們回到視頻開始的問題,大禹為什么要在湔江口天彭闕治水?因為湔江就是三星堆的生命線,距離三星堆直線距離僅50公里的寶山就是三星堆銅礦、金礦、玉礦的采集加工地,按照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強教授的提法,寶山同時也是三星堆生產(chǎn)生活物資的啟航地。湔江作為三星堆的生命線,如果出現(xiàn)地震斷流,或者改道,或者泛濫,那對三星堆來說后果將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后世帝王承擔不起的。
好,話題說到這里,我們是否也可以說,通過上古祖庭三星堆在湔江下游存在的事實,反過來也可以反推大禹在湔江上游天彭闕治水的推論具有很強的合理性呢?其它有大禹治水傳說的地方有像三星堆這樣值得歷代帝王堅守的高價值目標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