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2017年武夷春茶的制作,進入走水焙階段,我們來分享一下,不同的焙火工藝,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一、輕火
輕火焙的溫度在80至100度之間,這種工藝用于焙香氣高、以茶香為上的茶。例如從閩南引進到武夷山栽培的奇蘭,經武夷山良好的自然環境培育后,香氣高而悠長,受到廣大剛接觸武夷巖茶的愛茶人的喜歡。輕火焙出的茶,茶干中清晰可見寶綠色,溫杯之后,將茶干倒入杯中,蓋上杯三秒后移走杯蓋,就能茶香四溢。當您品完其高香之后,其綠葉紅鑲邊的葉底,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值得欣賞把玩。
由于是輕火,茶湯呈淡黃色,清澈明亮。也由于是輕火,巖韻的表現就比較弱,茶湯入口鮮香,但濃醇及厚重感不足。
二、中火
中火焙的溫度在100至120度之間,這種工藝不僅香味明顯,而且巖韻適用,茶湯較為醇厚,湯色如琥珀色,溫潤綿長。武夷山本地當家茶之一的正巖花香水仙,就適合中火焙的工藝。
中火焙茶,不僅可以欣賞其香味、、湯色、口感,對于喜愛武夷巖茶的朋友,是很好的品味其巖韻的方式。
三、高火,也稱足火
高火的溫度在120至135度之間,無論是聞茶干,還是在沖泡茶的過程中,香氣中孕藏著火香味。高火焙的工藝要求制茶師把握非常到位,可將正巖好茶的巖韻充分地發揮出來,但一旦把控不足,溫度稍過高,就容易將茶葉炭化,用我們武夷山本地茶人的說法,是將茶做死。
高火或足火焙,是我們當地老茶人的最愛,一方面,能夠表現自己制茶的技藝,一方面,能夠全面品味巖韻的滋味。同時,高火或足火焙,也成為武夷巖茶發燒友的最愛。足火焙的巖茶,湯色呈深橙紅色,茶葉厚得有內涵。
最后,我們不得不提醒茶友們,將高火焙的茶與炭化的茶區別開來,當火功高過150度時,茶葉就會炭化,茶葉不僅失去其營養物質,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炭化的茶,很可能是用不好的茶青做的。例如市場上有些二春茶,(武夷山本地人是不做夏茶和秋茶的,我們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和茶樹的養護,我們只做春茶,但個別商人采購春茶采摘之后冒出的茶芽繼續做茶,我們本地人稱之為二春茶),二春茶葉子較老,且春末夏初時期,天氣濕度較高,茶芽生長較快,優良的物質積聚很少,做出的茶澀味明顯,有些制茶師就會將其高火炭焙,并將茶焙到炭化的邊緣,讓澀味消失而火氣味明顯。所以茶友們,一定要注意區別。
炭化后的茶葉,泡過茶之后的葉底發黑,仔細一看,茶湯中也會有細微的黑色炭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