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解決網絡初17中19? ? 堅持分享第639天 20210510周一? 本周約練0次? 共216次
講12第五次課程隨堂筆記
開場練習點評:無論對面有沒有人,講師心中要有人。有板有眼、字正腔圓難以與聽眾產生鏈接。要一心二用,進入在情境中,想想你說一句聽眾會有什么感受,隨時在兩個角色中感受,一個是講師一個是聽眾,你的感受往往就是大多數人的感受。
講課的核心:接地氣、落地
一、接地氣
1.帶入法:創設一個場景把聽眾帶入角色進來,讓聽眾自己領悟。感覺與他關系很大,感覺有意思。讓全場的人都成為講課的主角,而不是你講師一個人的舞臺。讓所有的人都卷入進來,都跟著走。全場控場,不斷的創設場景,一句問話接一句問話(一正一反兩個極端的),因為聽眾一般不做更多的思考,會順著一個方向回答。讓聽眾跟隨你,然后隨時給予強化“很好、非常好”,堅定的深情的看著他強化(表揚、鼓勵、調侃),只有聽眾愿意跟隨才有活力才感覺有收獲。參與的課才是好課,全場互動,一個小時可能有一二百個問句。
舉例1“關注正向”:各位我們想象一下,某一天你下班比較早,到家做了一桌子菜,那你更希望老公回來后是表揚你呢還是批評你呢?(愿意得到表揚)偏偏有的老公榆木疙瘩,回到家可能會說:你看看你做的菜是個什么味呀!太難吃了!聽到這話你是高興呢還是生氣呢?(就說家長里短、老百姓的日常,越接地氣,感覺你的課與他們是連結在一塊兒的。
舉例2“挑錯思維”:我們在生活中更容易看到好的呢還是不好的呢?聽眾無論說好或不好都能回應肯定:在你們家能看到好的,特別好!在你們家能看到不好的,特別好!
舉例3“父母特別愛把天兒聊死”:當孩子說這段時間學習特別累,我們一般會說什么呀?當孩子說這段時間心情特別不好,我們一般會說什么呀?當孩子說他同學談戀愛了,你們一般會怎么回應呀?當孩子說他腰疼,我們一般會怎么說呀? 有人回應時要快速重復,與他們同頻,和他們一起笑,或他們笑你不笑,等他們笑完了你再笑。(軟化:一般、大多。“我們家不這樣。”“我說的是‘一般’。)(一般別在本單位講,除非你是領導或呆得時間長)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觀察搜集生活中的場景。做飯、拖地、管孩子、孩子成績沒考好回來我們會怎么說?觀察日常。
2.帶入反轉法:當場在事兒上體驗了,兩個角色都感受了。不要讓對方感覺你有指責他,而要讓他感覺你和他是一伙兒的。
反轉:類似的才可以反轉,否則沒有可比性。
舉例1“當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受老師批評感覺很委屈”回到家后——有的孩希望給爸媽說說;有的孩子可能不想說,因為以前受過傷所以他說不想說了。但有孩子想和我們說說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很容易給孩子說什么?“老師批評你肯定因為你不對”或者問“為啥呀?”這時候往往發現孩子他還和我們說嗎?不說了是吧?可我們還會追問:到底為啥呀?你快說呀!孩子生氣進屋關上門了。想想我們怎么聽孩子才會說呢?
再來想象一個場景:當某天領導批評你了,你生氣了。你回家想跟老公說說,你希望什么?希望老公和你一伙兒的罵罵你們領導。結果老公說:怎么他不找別人的事,你多從自身找找原因!那你以后有事還和他說嗎?不說和誰說呢? 當我們遇到什么事時希望老公怎么樣?接納、理解、傾聽, 一伙兒的 、同理,當孩子和我們說一件事時希望我們怎么樣?接納、理解、傾聽,特別好!你們自己就說出來了。
舉例2“被比較”:(說半句留半句)各位老師,接下來我講一下孩子們在生活中最討厭的兩句話。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想到哈,想想孩子們最討厭的兩句話是什么?第一句話,對是這句,那第二句話呢?對!我來總結一下:我說你都是為你好;你看看人家誰誰家孩子。孩子最怕被比較,你看看誰家孩子,孩子會說什么?你怎么不生一個XX! 想想一個場景,你老公說“看誰誰家老婆,你看人家,……這時候你會啥感覺,你會不會對老公說“你說我是為我好是為了激勵我,我一定要努力”有的可能會說:你看著她好,你去找她去!同樣的道理 當你去拿孩子去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時候,他們是什么感覺?
“帶入反轉”流程:
第一步:先講聽眾在生活中怎么對待別人,客觀現象的呈現,大多數一般怎么做的。(生活中的角色)
第二步:讓他親自感受類似的場景,體會被這樣對待后的糟糕的感受。因為只有他親自體會了那種感受,他才會理解他說別人的時候別人多難受。(帶入的角色)
第三步:引導聽眾思考:你(聽眾)希望對方怎么樣?
第四步:(反轉角色)那么,同樣的道理,當我們這樣對待孩子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是什么感受。孩子(愛人)可能會希望我們怎么樣?
大原則:
永遠不要讓聽眾感覺指責他否定他。讓他感覺你是能理解他的,和他是一伙兒的。講課咨詢不分家,焦點理念內化的功底能在講課時反應出來。講課精彩咨詢出效果,還會帶團體,還會危機干預。
說話謙虛(不把話說滿)而又自信滿滿。隨時是辯證的說話,用軟化語:大多、基本上、可能、也許、當然有的人怎么怎么樣
(貫穿始終的隨時互動,拉家常式的,不要把自己包裝成字正腔圓,要有靈魂,眼神互動,保證同頻)運用半句問話法,不能一口氣講完,一定要讓他們參與進來,說一半問一半,他們回答不出來講師回答,他們回答出來的講師強化。開放的問感受,問“我們一般怎么樣,會回答你想要的答案。他說他在學校受老師批評了,我們一般怎么問?:老師為啥批評你?
3.講故事法:大規模講座最能考驗講師的綜合能力。
盡量不要講自己家的故事,覺察:是為了讓大家有收獲去講,還是為了向大家炫耀去講?
為了讓聽眾參與進來、有收獲、有反思而講,不要單純去講。而要隨時去問:如果這是你們家的事,你們會有什么感受?一般你們這樣做孩子會有什么反應呢?(不是單純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為了和聽眾一起建構一個故事,當參與建構故事時就會有更多的思考與收獲,人人都是舞臺的主角,人人都在課堂的中央)
如:你們在家遇到過這種情況嗎?那我來說說這個家長是怎么辦的?那聽了這個家長你是什么感受?
如:三季人
用小技巧讓聽眾記:那我們家長該怎么做呢?家長的穩是孩子的定海神針。好,我注意到有家長在記,特別好特別認真,我再說一遍:家長的穩是孩子改變的定海神針。(焦點語錄、金句) 我們來總結一下:關注什么就會得到什么。(講話變慢、重復) 到這兒我們就講完了,我們今天講的五聚焦是哪五個呀?一塊兒來說說哈,說錯了也沒關系,一塊兒來說啊,特別好,還有什么?隨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