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hán),《說文解字》“凍也。從人在宀下,以茻(mǎng)薦覆之,下有仌(bīng)。胡安切?!睍庾?,王筠《說文解字句讀》認為寒就是凍的同義詞,很冷的意思。你看這篆書字形,一個人躲在屋子里,身邊塞滿了草,腳下還有冰,茻就是很多草,就是現(xiàn)在草莽的莽。仌就是冰字的初文,象冰花的形狀。這可能是一個窮人快凍僵了吧?古代說出身窮苦,可以說出身寒門,現(xiàn)在還在用貧寒這個詞,可見只有窮人才會受凍,富貴人家多的是取暖的手段。
甲骨文字形比篆書簡單,一個人在屋里,身邊有幾個點,文字學專家認為是冰,會寒冷的意思。后來寒字就引申為寒冷的天氣、季節(jié)等意思,也特指冬天這個季節(jié)?!掇o海》中寒字有七條釋文,也是姓氏。
來(lái),《說文解字》“周所受瑞麥來、麰(móu)。一來二縫,象芒朿(cì)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对姟吩弧r我來麰。’洛哀切?!弊瓡淖中危€能勉強看出是麥子的象形??p通鋒,兩個鋒芒代表兩個麥穗。按許慎的意思,來字是麥字的本字,是小麥,麰則是大麥,引了《詩經(jīng)·周頌·思文》中的詩句來證明,麥子是上天賜予農(nóng)業(yè)民族周的祥瑞之物,正是有了麥子周族才日益強盛。由上天送來的麥子,引申為來往的意思。關于來往的意思,《辭?!逢P于來字有十四個意思,第一個就是“由彼至此;由遠及近。與去、往相對。如寒來暑往,古往今來?!奔坠俏牡膩碜执_實很象麥子的象形,不過麥子既然是周族的主要經(jīng)濟作物,會大量往殷商輸出嗎?甲骨文常見來字,更大的可能是商朝本來就大量種植小麥了,后來周族才引入西北種植。
暑(shǔ),《說文解字》“熱也。從日,者聲。舒呂切”許慎看來暑字是形聲字,只是聲旁的古音我們也無法確認了,用現(xiàn)在的音是拼不出形聲的感覺了。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則認為,“暑與熱,渾言則一。故許以熱訓暑。析言則二……暑之義主謂濕,熱之義主謂燥?!痹诙斡癫每磥恚詈蜔崾菨駸岷驮餆岬膮^(qū)別。同樣是東漢時劉熙的《釋名》說:“暑,煮也,如水煮物也?!本徒忉尩煤苄蜗??!掇o海》中意思“炎熱,炎熱的季節(jié)?!睕]有其他的意思,可見這個字古今的含義都差不多。
字形演變上看,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中,我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對應的字形,從戰(zhàn)國簡牘到小篆以后字形總體度化不大。也有專家認為在金文中,者和煮應該是同源,象鍋中水氣蒸騰的樣子,所以暑字應該解釋為,從日,煮省聲,這樣聲旁就解釋得通了。
往(wǎng),《說文解字》“之也。從彳(chì),?(huáng)聲。古文,從辵(chuò)。于兩切?!毙温曌?,意思就是出發(fā)之意。探究字形演變,甲骨文中還沒有彳部,從止,王聲,金文后就加了彳部,篆書以后字形變化就不算大了。
這里我們要搞清楚彳部的概念,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雙人旁,其實和雙人無關,詞典中彳是小步行走的意思,所以彳部的字本義大都和行走相關?!掇o?!分羞@里應該采用第一條解釋,“去。如:前往,往來?!兑住は缔o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币颤c明了“寒來暑往”這句話的出處,表明了季節(jié)循環(huán),冷熱交換的自然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