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了果實和種子這一課,在課前我先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花的結構。并向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花的哪部分發育成了果實?學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是花蕊,第二個問題,讓學生說一說花蕊是如何發育成果實的,在前面的課中,已經通過視頻講解了解了花蕊發育成果實的過程。
出示發育不同時期的果實的情況,也就是花落以后3天,15天,24天果實的樣子,讓學生從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去觀察描述果實的相同以及不同點,學生會發現果實越來越大,顏色由綠變黃,有部分同學能觀察到,果實成熟以后,表面的絨毛變少。很少有一部分同學會觀察到果實的形狀沒有發生變化,這時就會引出在科學中,我們將兩頭尖,中間粗的這種形狀稱之為紡錘形。
觀察完果實的不同點及相同點以后,再出示鳳仙花果實開裂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說一說果實是由哪幾部分組成,這是同學基本能說出是由果皮和種子組成的,同時引出讓學生推測果皮的作用以及種子的作用。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基本能夠回答種子的作用是繁衍后代,也有部分同學能夠推測出果皮的作用是保護種子。
這一節課,我沒有讓學生去觀察鳳仙花的果實,而是選擇了豌豆莢的來觀察,在第一個班,我是讓學生直接撥開觀察,但是很多同學不太明白觀察解剖的順序,后來在第二個班,我就要求他們從果皮相連的縫隙處用手撥開,并且將解剖出來的各部分分別擺在容器當中,再一一觀察,觀察完豌豆莢以后,讓學生思考種子是如何保證他的種族得以延續的,同時讓學生數一數豌豆莢里種子的數量。這時,出示石榴和火龍果提問,你數過他們的種子數量嗎?跟著引出,在自然界當中種子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會結出非常多的果實來保證自己能夠得以延續。
在最后讓學生說一說身邊能夠經常見到的果實,并且去判斷桃蘋果西瓜這些是果實嗎?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讓他們說一說判斷依據是什么——看他們有沒有果皮和種子。由于時間關系,我讓學生在課后去觀察更多植物的種子,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