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維審老師說:“人若想像竹子一樣獲得成長的韌性,需要不斷為自己打結。而在某個時間,對自己進行細致的反思總結,就是在為生命成長打結。從現在開始,敘事者,請為自己打個結。”初看教師報征文,感覺要寫的太多太多,關于學生、教師、教室、故事、敘事、頓悟、成長……可當我再次翻看進入敘事者以來所寫的一篇篇稚嫩的博文,看著一路走來留下的歪歪扭扭的腳印,聽著敘事者家人們收獲的成功,我卻不知該如何下筆了。因為我的故事簡單而平凡,沒有讓人艷羨的累累果實,只有一次次自我的超越,一次次生命的拔節。盡管我依舊平凡著我的平凡,普通著我的普通,但我卻深深地戀著2016,因為這一年,我
? ? ? ? ? ? 一、戀上了敘事者
? ? ? ?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2016年的4月4日,正值清明節放假,看到朋友圈的分享,我有走進敘事者的強烈愿望。我行嗎?敘事者會接納我嗎?我不會用qq,不會寫博客,不會……細數起來,我似乎什么都不會。盡管困難重重,依然不能阻擋我前行的路,敘事者——一個民間草根教師共同成長的團隊,就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我!在兒子的指導下,我走進了敘事者,這么多年的輾轉騰挪使困頓迷茫的心靈終于找到了一個愜意之家。走進便陷入,我的生命開始潤澤起來,我感受到了遇見的美好。
? ? ? 走進敘事者讓我沉靜了下來,少了些許浮躁,多了些思考;少了些許茫然,多了絲淡定;少了些許無奈,多了些坦然;少了些許孤寂,多了些溫暖……
? ? ? ? ? ? ? 二、戀上讀書
? ? ? ? 于漪老師說:“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教師的真正成長與發展,在于教師的內驅力。”我清楚的知道:要想走出困頓的現實,就必須讓自己先成長起來。就在我為學生放棄學習而無奈時,我又驚喜地發現了一片綠洲——敘事者公眾號。在那里,我一口氣讀完了王維審老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的八篇連載!且一讀就是三遍!我曾經讀過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做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靈魂得以洗禮,而《尋找不一樣的教育》同樣讓我震撼!或許是有些相似的經歷、相似的痛感、相似的迷茫讓我有了些許相似的感悟,而這感悟又恰巧被王維審老師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出來,字字璣珠、句句似鼓點,擊打著我迷茫而又渴望找到出路的心。那天我竟激動的拿起筆,寫下了我的第一篇教育敘事——《孩子,我該怎樣拯救你》。接著,我把它在班上朗讀后,那些徹底放棄學習的孩子漸漸蘇醒了意識,開始為了責任和擔當,為了班級榮譽而改變自己!此時的我,漸漸走出了迷茫,開始感受教育敘事帶給我的小小感動,我的教育教學也終于從“山窮水盡疑無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因為我看到了敘事的力量!我愿意為了敘事而行走在追尋美好的路上。
? ? ? ? 在與敘事者家人們同行時,專業書籍的閱讀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從倦怠中慢慢蘇醒,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自己的生命歷程。讀《蘇東坡傳》,我明白了“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后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后才戰勝生活。”;讀《靜悄悄的革命》,我懂得了潤澤的教室需要老師“用心靈塑造心靈,用幸福栽培幸福”;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漸漸明白了“如何讓孩子內心的柔軟著陸”;讀《奇跡學校》,我重拾信心,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讀《人間詞話》,我相信“遙遠的終點線上有個夢想在等候”;讀《陶行知文集》,我立下了“我的暖,哪怕只有一丁點”的誓言;讀《教學的姿態》,我有了給于漪老師寫信的沖動……
? ? ? ? ? ? 三、戀上教育敘事
? ? ? ? 在敘事者里,與一群熱愛教育的人相互鼓勵,抱團取暖,讀教育敘事,做敘事教育,寫敘事故事。一次次迷茫,一次次困頓,一次次豁然開朗……不管多晚,只要心靈有觸動,我一定拿起筆寫下一篇篇稚氣未脫的博文,因為堅持,因為勤奮(從2016年4月4日至今寫了118篇博文),我被敘事者家人認為是敘事者團隊進步最快的一個人,多次受到王維審老師的鼓勵!我的敘事文章在敘事者精編先后被推送十三篇,并開始走進《德育報》、《文摘教育周報》、《中國教師報》,以前,我從沒奢望過我的文章能變成鉛字,這一切,都應該感謝王維審老師和敘事者團隊!
? ? ? ? 行走,讓生命朝向的意義漸漸清晰:在堅守中執著,在執著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積蓄前行的力量。
? ? ? ? 讀專著,寫敘事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讀,讓我有了理性的分析,開始站在“人”的高度思考教育;寫,讓我捋清了自己的思路,教學與管理也開始條理清晰起來。閑暇之時,翻看一篇篇博文,就像欣賞自己的一個個孩子,每一篇背后都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個故事不管悲喜,都是一段真實的生命印跡。不斷地梳理與反思,也讓自己的教育不再束手無策,不再是一種痛苦的煎熬!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對話……
? ? ? ? 王維審老師說:教育敘事,作為研究教師教育教學經歷的一種故事媒介,記錄了教師的教育實踐與生活,其中必定承載著教師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也一定蘊含了教師的性情、理想與信念,凸顯著教師獨特的教育技能與技巧。這其中,一定不乏智慧的火花,睿智的見解。不斷地實踐,不斷地記錄,不斷地反思,積“思”為智,就一定可以獲得教育智慧,并在不斷地反思中獲得專業的發展。
? ? ? ? 教育敘事讓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潛下來,敘事不是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教育。
? ? ? ? ? 四、戀上敘事教育
? ? ? ? “文化是一名教師的厚度,思想是一名教師的高度。教育內涵提升的關鍵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一次次的記錄和反思,讓我對春風化雨式的愛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愈發愛上了敘事教育,并開始用故事來育人: 一、聽別人的故事。每天早晨,我都花上幾分鐘講故事,內容涉及真情故事,重在培養孩子情商;快樂故事,讓緊張的學習張馳有度;美德故事,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勵志故事,傳播正能量;智慧故事,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幽默故事,培養學生幽默感;二、說出你的故事。每周推薦五至八人在故事課上說自己的故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用故事交流,讓他們于故事中喚醒自己;三、寫自己的故事。每周的練筆作文可以寫我們自己的困惑、經歷、班級故事等,讓學生從自己所寫的故事中來反思生活,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讓每一個個體走向美好;四、寫身邊的故事,讓學生把視角逐步投向社會,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并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這些故事悄悄的潤染著我和學生的生命。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說的: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教育的愛,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做出來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它自然而然地貫穿于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不聲不響地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潛移默化地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故事,讓師生在心靈和諧共振中,體會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每當倦怠之時,耳邊總會靜靜流淌著《敘事者之歌》:
? ? “筆尖下流淌故事,故事里有我有你,我和你曾經一起,寫春秋育桃李春風化雨,筆尖上盛開著花,故事里最美的花,如今開遍海角天涯,我和你一起用心呵護她……”
? ? ? 回顧歷程,是為了更好的前行!亞里士多德說過,善有外在的善、身體的善和靈魂的善,靈魂的善是真正的最具卓越意義的善。在2017年,我會一如既往地追隨敘事者的腳步,閱讀專著,提升自我,書寫教育敘事,做敘事教育,讓自己和學生的靈魂向“善”,不忘初心,一起去追尋屬于我們的中國夢!